第三百二十八章 暗渡三源[第1页/共3页]

刘璝心中已有筹算,因而安抚世人道:“我刘璝随先主公挞伐西川背叛,才有本日巴蜀。这张裔并无尺寸之功,侍宠娇纵,行动犯警,合当枭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日我等五人进退与共,一起上表主公,申明张裔误军之罪。主公若为明主,当知此中短长,若一意孤行,要为张裔寻仇,那我等也不必领受!且看主公如何决定!”

刘璝进一步向众将说道:“若能在此偷渡胜利,便可直插定军山!定军山南仰天洼,足可屯兵上万,若得此处为要,阳平关便成孤岛。我军目前尚存兵马两万余人,我意分为二部,一在此处与徐晃对峙,另一起则往定军山而去!”

徐晃先在天荡山全歼向存、扶禁所部,又在阳平关前趁张裔阵脚大乱,斩杀益州兵马无数。固然战绩颇丰,但是徐晃丧失也不小。本来就不过七千五百人驻守阳平关,现在所剩不过五千余人。

刘璝听了邓贤这话,倒是受了开导,因而说道:“险中求胜,不为不成!我看此计可行,恰是以举过分冒险,那徐晃恐怕也不会想到,这岂不是我军得胜之机?”刘璝反问众将。

刘璝对劲的点点头道:“既如此,便由邓将军统领此部兵马,冷苞将军为副,率军六千如何?”

刘璝蹙眉夺目道:“渡河至定军山,路程当在两日以内,来回为四日,此一部兵马每卒挟旬日干粮,若至定军山后,六日以内不见效果,或遭兵阻,即行退回。但依我只见,除非汉中有未卜先知之高人在,不然我军顺利达到定军山,则阳平关腹背受敌,徐晃必弃关而走,此时我二部兵马合一,粮道复通,便可无虞!”

这本来就是刘璋强行要将功绩送给张裔,觉得其正名,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君臣之间,心照不宣。对然此次会在刘璋心中形成隔阂,但比起让三万将士接管一个夸夸其谈倒行逆施之辈的批示去送命,那么现在这统统也都是值得的。

“将军,我等擅杀主公亲命统帅,已是极刑,今当如何?”杨怀问刘璝道。

“诸位将军可有破关良策?”刘璝问世人道。

世人听了刘璝分辩,都感觉可行。

刘璝强撑着腰,徐行至军图之前,细心观瞧一番,而后定见道:“欲要渡水,必掩人耳目,是以不成近于阳平关!我看此处便能够!”

四人又共推举刘璝为帅,刘璝推让不过,只好x接下。

刘璝的话意义很明白,所谓法不责众,只要他们几个将军能够共同进退,那么刘璋就不得不三思而行,更何况以他五人在军中的威望,恐怕刘璋也无话可说。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