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爌对崇祯的脾气倒是比较体味,毕竟他打仗崇祯的时候要比孙承宗长的多,自从他成为首辅以来,一向和崇祯打交道,天然对崇祯的气势了若指掌。这是崇祯天子继位以来第一次封赏大功之人,必定要显现他天恩浩大,不吝犒赏的一面。以是群臣必然要给足他面子,孙承宗能够推让,因为这也是出于礼节。但是韩爌这时候必然要站出来发言。
会商到快拂晓的时候,还是韩爌一锤定音,有功天然要赏,但是连升五级不实际,对刘毅这个年青的将军来讲也不好,他是大明将来的栋梁,也需求庇护起来,有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年青得高位不是功德情。在韩爌和钱龙锡的共同建议下,世人决定对刘毅的封赏停止折中。镇抚使连升三级,实授守备参将,安庆卫批示使,这就即是升了三级半,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别的对于散官和勋官也是顶格措置,本来从二品的参将普通给个镇国将军的散官便能够了,但是刘毅的散官却被破格汲引为奉国将军,勋官授予护军。金银财帛的犒赏更是不计其数。青弋军麾下将领也是起码晋升两级。同时孙承宗发起,新军丧失不小,该当责成刘毅回到安庆卫以后破钞时候编练出更多的新军,大明全军也要极力效仿。今后能够将这支兵马调往辽东,共同辽东的兵马对建虏主动反击。
“阁老,此次你和韩爱卿一力包管组建的游弋军立下如此大功,你又亲身批示兵事,总算是挽我大明于危难当中,朕实在是不晓得要封赏阁老一个甚么样的官了,朕昨晚左思右想,展转难眠,非太保不能表扬阁老的功劳,阁老乃是大明柱石,理应位列三公。”
崇祯第一个想到的倒不是游弋军的封赏,他第一个想到的人是孙承宗,此次如果不是韩爌,钱龙锡等人力挺孙承宗出山,本身几乎找不到能统领全局的关头人物,能够说这一次危急的消弭,大部分的功绩要落在孙承宗的头上。孙承宗理应遭到最高的嘉奖。但是让他出任首辅甚么的必定不实际,韩爌也是能臣干吏,何况孙承宗主如果军务方面,政务方面比起韩爌还是差了。但是兵部尚书已经是位列一品,再往前也没有甚么位置能够升迁了,那就只能在勋官,散官和虚职长停止嘉奖了。也是崇祯考虑后的成果,孙承宗最需求的不是金银官位,而是名节,天启一朝被贬官乃至去官不做始终是孙承宗心中的痛,那崇祯天子就要把孙承宗本应享有的东西更加的赔偿给他,以是才说出了位列三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