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那就让他们去抢[第1页/共5页]

杨恩倒也没有对峙,而是转而说道:“这官员甄选之事,你若再放手不管,恐怕会留下后患。”

听到这些,丁壮们的眼神多少都有些颠簸,眼中多了几分希冀,这实在也是他们西逃的首要启事。

杨禹听了不由几次点头,前次刘裕攻打关中时,逃到陇右的杂胡就有将近十万户,此次赫连勃勃攻打关中,以他的凶名,此次逃到陇右的灾黎只会更多。按每户一丁计,全数整编成军的话那就是十万雄师。

听到这,杨子安一脸发苦的说道:“四郎,按照我们获得的谍报,涌向秦州的灾黎怕稀有万户,即便按最低标准供应,估计我们也支撑不了多久。”

可固然风险庞大,困难重重,杨禹还是一口反对道:“不,毫不能把灾黎拒于陇关以外,此次赫连勃勃祸乱关中,杂胡多已投奔他,逃来秦州的多是汉人,这干系到民气所向,干系到秦州的将来,不管再难,我们也必须收留。”

更要紧的是杨禹仓促拉起来的几万军队,成分庞大非常,有从关中招募的新兵,有姚艾的降兵,有各地坞堡来投的民兵,这些军队还没来得及打散重组,完整消化;

魏晋以来,门阀世家的气力不竭强大,永嘉南渡以后,门阀的权势更是达到了顶点,皇权旁落,军政为门阀把持,而豪门后辈底子难以出头,凡此各种,多拜九品中正制所赐。

“兄长说的是,不过要将这些堡丁打散整编,那些堡主必然有所反弹,眼下内奸刚退,内部百废待兴,现在清算恐非良机。”

杨恩点点头道:“太尉班师前,别的任命了毛德祖为秦州刺史,而你只是天水太守,现在你以一郡太守掌一州之军政,不免易受人诟病,倒霉于凝集民气,眼下秦州内忧内乱,若不能凝集起民气,毕竟轻易出事啊。”

杨禹一听,当即点头道:“还是大哥想得全面,那这事就让魏堡主先卖力起来吧,我的意义是,派出去的这些人,原则上不得干与普通的行政事件,只卖力暗中监察。”

“四郎放心,我与魏兄商讨过了,也是这个意义。”

杜恒赶紧躬身揖道:“杨参军汲引,杜恒敢不效死。”

议定了这些事,时候已到午后,杨禹与杨恩回后衙吃午餐时,杨恩趁着没有外人在,对杨禹说道:“四郎,说一千,道一万,军队才是安身立命的底子,现在你部下这些军队,成分庞大,特别是秦州本地来投的坞堡,他们在本地有根底,自成一体,若不打散整编,各堡气力不竭加强,迟早会出题目。”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