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娴点点头:“且去吧,待你返来便与我说说药材和桑葚的长势如何。”

寄意极好,邓玉娴便也不反对。

“好嘞。”狗腿子说着,笑嘻嘻的走了。

红鸡蛋才送出去没多久,村里很多人都各家提着东西上门了,都说看望邓玉娴和孩子。

邓玉娴瞧着坐在堂屋里对她嘘寒问暖的一群婶子,一个头两个大,却还不得不扯着嘴角,笑着一一答复道:“我这身子骨挺好的,孩子也长得极好,各位婶子不必忧心。”

晓得谭兰欣无事,邓玉娴也没再多说些甚么。

段母瞧着便对邓玉娴说:“这胎发长出来,这小模样瞧着都俊了很多,待满百日了,便找了村中的长辈来替他们将胎发剃去,平生都平平顺顺的。”

“是这个理儿。”段母笑着拍鼓掌,衰老的脸皱着一团,她想了想又道:“三今后,孩子就该满月了,老四家的,遵循村里的端方,即便是不摆宴席,一家也都要奉上几个红鸡蛋表示一下的,你瞧着如何?”

“嗨,谁说不是呢!”狗腿子啧啧出声,感慨的摇点头,眸光一转又道:“小姑奶奶,您叮咛我的事儿,我也算是办完了,如果无事我便先去簸箕山,此次轮到我跟大牛前去看管。”

转眸,瞧着段母一脸欢乐,恨不得将丧事奉告全天下的模样,邓玉娴点了点头:“也好,孩子出世一月之久,也是时候该给村里报报喜了。”

因着段二嫂将近分娩了,王大夫这些光阴从顾郎中那边返来的时候都早了很多,每日定时替段二嫂诊脉,肯定统统安好才放心。

段母欢乐得连连点头:“好嘞,此事包在我身上。”

崔婆子这些时候也总守在段二嫂的身边,谨慎翼翼的服侍着,就怕出个甚么好歹来。

村里人跟段家干系不亲厚,但邓玉娴到底是村里的女人,他们以婆家人的名义上门,也不无不当。

段母说着,便喜滋滋的出了门,心底揣摩着要去村上收鸡蛋去了,收了返来还得煮好染色。

又过了几日,孩子们瞧着也长开了很多,肥嘟嘟的小脸更是红润,脑袋上的小绒毛也都稀稀拉拉的长了起来。

村里有个端方,重生的孩子,胎毛得留到满百日以后,留给村中德高望重身材安康的长辈来剃去,平生都会平平顺顺的,长命百岁!

在这穷山村里,生个孩子也没甚么大不了的事儿,有点家底的留着鸡蛋都是要给娃娃吃的,没家底的连吃食都没有,那里还能送人红鸡蛋?

但……段母说的这类端方也不是没有,只是流行的都是皇都城四周较为敷裕的村庄罢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