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准吴王参与朝政,共商国事[第1页/共3页]

难不成……

不过朱允炆这三个字,已经跟着朱元璋将其下狱以后,变成了忌讳话题。

此话一出,那满朝文武顿时就愣住了。

不过这个犒赏的项目,倒是要好好想想才是……

这些人,要换。

“雄英啊,你看该给甚么样的犒赏比较合适啊?”

这些人大多都是文臣,一个个的年老昏庸。

“那吴王殿下力挽狂澜,可真是大功一件了。”

吕氏,和前朝余孽有染?

看到这一幕,朱雄英心中更加的绝望。

特别是方才阿谁出言弹劾朱允熥的大臣,现在更是远远的把本身藏在了大臣们的身后。

做完这统统以后,朱允熥像是这才想起另有首要的事情没做似的。

后者仿佛还没有从震惊当中规复过来,一脸深思的模样。

听到这个名字,大臣们内心一惊。

也清楚这个吕氏,或许和懿文太子朱标之死有关。

他连道了两声不错,语气中的对劲更是任谁都能听得出来。

等等,甚么时候吕氏成他杀掉的了?

本日朝堂之上犒赏吴王之事,本就是他和朱元璋暗里里定好的。

对宗室的功绩?

文武百官不成置信的看着朱雄英,又看看面无神采的朱元璋。

傅友文看了他一眼,一脸迷惑。

“启禀陛下,我已将那西域国王的首级斩下!”

“行了!”

“陛下,虞王殿下。”

“诸位可还记得吕氏?”

还得想个别例才是。

这一幕,天然也落到了很多老臣们的眼中。

朱雄英点点头,实在傅友文这话说得倒也言之有理。

非论是吕氏,还是那九天宫的潇妃,不都是死于朱雄英之手吗?

他满心疑窦的朝着朱雄英看去,却见朱雄英给他投去了一个让他放心的目光。

“鉴于吴王之功。”

唯有龙椅上的朱元璋,仿佛看出了一点甚么似的,脸上暴露如有所思的模样。

他这般说道,让下方的大臣们几次点头,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也随即烟消云散。

“吕氏从那场大火中逃生后,死性不改,企图对我大明国本倒霉,乃至不吝与那些前朝余孽为伍。”

“此主要犒赏的,乃是吴王对宗室的功绩!”

像是在求证着甚么似的。

但也不能这么轻而易举的换掉。

看着他们这幅迷惑的模样,朱雄英道。

然后又看向了阿谁一样一脸苍茫的吴王。

不晓得朱雄英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甚么药。

可这吕氏,不是之前便在那场大火中丧生了吗?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