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本年已是知天命的春秋,平常身材还算健朗,但是从半年前开端,龙体就开端不佳,而到了现在,更是连殿试都没法停止,不得不下旨推迟殿试的时候。
可不要觉得贡士们只学四书五经不识兵法, 大魏朝文武兼济, 每个能走到贡士这一步的学子,都是能跨马作战的将官,文武双全二字, 可非虚言, 而是大魏朝遴选进士的标准。
“宿主你写得甚么鬼东西啊啊啊啊!”玄渊想闭目养神,可惜0617并没让他如愿,0617崩溃的在玄渊识海内大呼,全部体系都疯颠了。
本来殿试中,陛下与诸位大臣都该四下巡查,看看这些贡士们的答题环境,但现在新帝年幼,只端坐龙椅之上,其他大臣也不好四下巡查、检察贡士们的策论,便只能站在宝殿两侧暗里窃语会商几句。
“这策论……”
比及主考官遴选出来的前十名的策论递到年仅十二岁的新帝文渊帝面前后,他装模作样的翻看了一下后,稚嫩的脸上暴露严厉的神采,慎重道:“此次殿试便以诸位大人的定见为准吧。”
铺好白纸,玄渊研磨润笔,只微一沉吟,便下笔如飞、一挥而就,他状若思路泉涌,誊写“策论”时行文流水、一气呵成,中间竟是半点没有停顿,在旁人看来,明显心中对于西北之事已有定夺,并且果断非常。
这场殿试无疑考查的是他们这些士子对西北战役的态度, 是主战还是主和, 又对于与西北匈奴这一场战役有甚么提案和建议,按照这一场殿试策论,不但能分出诸位贡士的学问,并且能看出他们的政治态度,能够说是一举两得。
殿试结束后,浩繁贡士的策论均被谨慎清算好呈送给诸位主考官批阅,只要被评为前十的策论才会呈给陛下,然后由皇上和诸位大臣一起参议后定下三甲及前十名的名次。
殿试的时候还远远没有结束,玄渊便阖上眼眸,闭目养神,即便身处金銮宝殿中插手殿试,他还是泰然自如,淡定安闲。
在年仅十二岁、满脸稚气的新帝遵循流程表达了对诸位贡士的鼓励和等候后, 殿试便正式开端, 而这一次殿试的题目,由三位辅政大臣出题, 问的倒是直接与国度大事挂钩,直接便问西北之事当如何定夺。
让局面变得更糟的倒是诸位御使对太子的攻歼,这本来并不算甚么希奇事,太子被人弹劾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但题目在于,太子被人弹劾后,一贯对太子多有保护的清流党和保皇党俄然舍弃了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