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老头正说着,院门开了,吴婆子黑这个脸看他:“你咋还搁这儿杵着?闲事做不做了?”
“再看看吧,看他长大点会不会改。不说这个,媳妇儿我有个事同你筹议。”
吴婆子跟着瞅了一眼,说这如果拿去卖,能值很多吧?
姜蜜点头让她说,吴婆子说升官是大事情,她揣摩着还是该写封信给故乡那头报个喜,又不是见不得光的事,藏着掖着像甚么话。
放下心来以后,吴婆子合计早晨跟三郎提一提,让他还是写两封信,一并送走。
再说一次?
要说他像谁,话少这点像老头子,可老头子又不懒的。
宣宝埋着脸一动不动,姜蜜当他又睡着了,正要感喟,胖娃抬起脸来看了他娘一眼,说不呆。
“看我三儿媳妇,她娘家就不强,特别还是后娘当家,像这类……换你们,你们肯要?家里有个模样俊学问好的儿子,你们谁能瞧得上后娘养的儿媳?我就不一样,老太太我看她人勤奋又贤惠还未几言语人固然年青却很慎重,就晓得这女人娶返来能兴家……我这儿媳可还行?不跟人红脸,不与人树敌,又懂事又孝敬。”
“得搬啊, 咋不搬?三郎都升四品官了还住这儿像甚么话, 来个客都没处所接待人家。”
“科举测验有章程,朝廷规定了院试和乡试都得在本籍地考,哪怕大哥二哥来都城安家了,除非他们能同皇上求个恩情,特许在都城测验,不然临考前就得回故乡去。这么规定传闻是防考生钻空子,怕有些感觉本地难考,挑着偏僻处所去招考。娘想想看,院试一年一回,乡试三年一回,谁能包管一次就中?那么远的路来回驰驱糟蹋人就算了,谁敢包管次次承平?早早搬出来明显弊大于利。”
“本来老三读书的时候哪有这些?都是听学塾先生粗讲一遍,返来自个儿几次揣摩。还是他们有福分,拿着这个如果都还考不上,那是蠢得没边了。”
“那是找好院子了?买在哪儿?多少钱的?”
“我说,你听听。”
宣宝展开一双睡眼,茫然不解的看着俄然笑开的娘,看了好一会儿。
这声怪叫把挨着两个院子的都闹出来了。传闻卫家跟着就要搬去四进院住, 胡同里没有不恋慕的。都城这边放眼望去满是四合院,家底厚的能独占一院, 贫民家很多是拼着住在大杂院里。出来听热烈的就有这类, 传闻卫家很将近从一进院搬出去, 搬去地段好的四进院住,恋慕都明晃晃的写在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