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他们到底如何回事,那些人不肯说,不管如何都要见者彼衰老爷才愿开口。就故意痒的替他们跑了腿,卫成的确也在衙门,听衙差说内里有人求见,卫成停息动手里的活,让衙差把人领出去。帮着跑腿的出去先跪下磕了个头,才说城门口那边有一行人,说在处所上接受委曲,来请皇上为他们做主。那些人又是偷偷跑出来的,没路引,进不了城,想请大人通融一下。
挂田这个事,出身好的官员体味不到,卫成分歧,他也算切身经历过,可说深有感悟。当初就想到事情迟早会闹大,把自家的地步投给举人,让举人给个字据,这本来就不靠谱,起胶葛普通。
处所上另有人在闹,他们这几个胆量大,想着处所官一手遮天他们闹也闹不出个以是然,心一横,偷跑出来,说要请皇上给个公道。
吴氏能想到这里,不代表认同他们,路是自个儿选的,选错了走坏了还能怪别人吗?这些年她跟着三儿子过,亲眼看他从秀才都不是变成明天的四品通政大人,一起风风雨雨太不轻易了。固然都是亲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手心上的肉老是厚些,她现在享着三儿子的福,受着三媳妇孝敬,承欢膝下的也是三房两个孙子,心不向着他们?
这年初有田你好好种总饿不死,没田要如何活?
这年初,当官的或者跑商的要出远门轻易些,平凡人要背井离乡须得上衙门办个路引,那是人在他乡的身份证明。这伙人传闻是在处所上接受了委曲,处所上的有钱老爷打通当官的,他们去告,输了官司挨了板子。想上京告御状,衙门卡死了不给路引,可如果咽下这口气受了这个冤,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就有几家豁出去了,结伴偷偷跑了出来,啃着干饼子嚼着野菜徒步走到都城。
案情说下来实在简朴得很,说他们有冤,的确有,要说也是奉上门去给人坑的。事情要追溯到二十年前,处所上有个姓祝的读书人,他有幸中了举。祝老爷落第以后,亲朋老友乡里乡亲都求上门去,纷繁将自家地步挂他名下。朝廷说举人免税,本乡出了个举人老爷,可不就造福乡里了。不说家底稍薄的,哪怕家底厚,能不交税他也不想交。
吴氏内心本来也有些设法, 看男人遭这么大罪, 人都清减很多。她直说儿孙自有儿孙福, 老三这都二十七, 老迈已经在而立之年, 做爹娘的拽着他走了那么远的路,该他本身领着家里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