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九姓船民虽处置贱业,时不时也会浑水摸鱼的请江上的客人吃“馄饨面还是板刀面”。却很少包庇本个人以外的人。对他们而言“内”和“外”是分得非常清楚――为一个外人“两肋插刀”,冒“吃官司”的风险。在庄浩仁看来是很难设想。
为此他蹲在这画船船埠已经好几个时候了――“芳菲细雨舟”比来每隔二三天就在这里靠泊,让仆妇登陆传送衣物,采买食品。
庄浩仁歪了歪头,表示岸上的粘杆处职员:目标已经呈现。几个粘杆处职员不动声色的点了下头,冷静的跟了上去。
当下费钱打通了西湖上的几条发卖货色的小划子,在“芳菲细雨舟”四周监督,接着又派亲身到白堤四周监督,看画舫上的人每天登陆的时候都采买些甚么物件。
固然小划子上的人没发明画舫上有男人出没,但是几天盯梢下来,庄浩仁已然成竹在胸――画舫上除了船夫和龟奴以外,还藏有其他男人!
赵通点头,按照庄浩仁的调查,大抵已经能够确认“芳菲细雨舟”藏着一个身材近似郝元的男人。但是到底是不是还很难说,最好能够加以确认。
“芳菲细雨舟”在这里做买卖很多年了,船上有几小我,几男几女,几大几小,这都是清清楚楚能探听明白的事情。他们每天的炊事开消多少,食米多少都是有定命的――画舫是做嫖妓买卖的,不是货船,船上无关的东西越少越好。需求食材都是每天现买的,就是每天要用的米、盐、炭之类也不会多存。
“……除了炊事,我花银子打通了一个在岸上帮他们干杂活洗衣服的老太婆,据她说这些天送来浆洗的衣服里,男人的衣服仿佛是多了。”
脂粉的香味很淡,但是作为春情萌动的少女,对此是非常敏感的。
但是,如果然是九姓船民庇护了郝元,那庄浩仁就黔驴技穷了。他手眼再宽,也没本领从九姓船民口中获得甚么有效的动静。
船靠上船埠,刚一搭好跳板,便从船高低来一个青衣仆妇,挽着一个大大的带盖的藤篮。看她的春秋约莫三十七八,松松的挽着一个发髻,插着一支珊瑚簪子。固然芳华已逝,但是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仍然残留昔日的媚态。庄浩仁晓得她本来也是吃画舫饭的风尘女子,春秋大了又没积储,只能给画舫当仆妇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