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彪摸了摸下巴,很有些迟疑。自古杀人放火求招安,是绿林兄弟的最好前程。不过,他对澳洲人很有顾忌,为甚么呢?因为他部下有很多兄弟都是从南边各县逃过来投奔他的,提及澳洲人自打占了省会,一起过来,各处对各路兄弟都是“痛剿”,逮住就杀,几十个上百个的沿着门路都给吊树上。向来也没传闻哪路豪杰得了招安的――刘老香约莫算一个,不过他是海主,和他们这些“绿林”不算一个山头。
“既然你这么说,那就这么办吧!”孙大彪“无可何如”的说道,他回身叫来一个小喽啰,“拿我的帖子,去青莲圩,请冯三爷过来议事!”
如果招安,本身便能够批上官家的皋比,很多事情做起了也更有底气了。
冯海蛟别看自称豪杰,“不怕官”,实在对当官的还是敬慕的。他畴昔见地过得最大的官儿也不过是个七品县令,现在却俄然呈现了个总督身边的“赞画”,脑袋顿时就晕乎乎的,忙站起家来又要见礼。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管理篇412节
-------------------------------------------------------
坐困水寨,毫无支出,各种支出却一点不能少。光寨子里一百多兄弟的吃喝就不是一笔小的数字。
张天波劝道:“我们三个是拜了把子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招安的事情不拉上他岂不是说你白叟家不讲义气!再说王太爷也说:冯兄弟情愿招安的,他也是欢迎的。”
现在这位王太爷上任伊始,俄然想起要招安了?这由不得他迷惑。
“要不是老子眼下修屋子顾不上,非给这个**王太爷点色彩看看。”孙大彪骂骂咧咧,实在内心有些发虚。他现在气力空虚,手里能用的兄弟不过三四十人,加上散居四乡的居家匪贼,充其量也就能拉出百十号人来。别说给澳洲人色彩看,就是永化的瑶民再来给他折腾一下都吃不住了。
“粮饷算甚么,”詹喆堃道,“这阳山县是大明王土,百姓都是大明的百姓,缴粮纳饷原是本份。只要你情愿举义旗,熊督可任命你为阳山右翼把总,这但是正儿八经的朝廷武官!”说着他从随身承担里取出一张空缺告身,“只要豪杰点头,立即填上名字,你就是朝廷武官了,熊督准你在阳山县内便宜行事!”
不过此次瑶人造乱,他倒是吃了一个莫大的亏。上千的瑶民围攻大崀圩,虽说早有筹办,几百个部下倒是不堪一击,没几个回合便一哄而散,他靠着几个过命的兄弟死保,才算逃出世天。虽说他见机的早,将家眷和浮财都送到了县城里,但是大崀圩里的店铺室第却被瑶民洗劫一空,不但货色金饰被丧失殆尽,对他把持盐路,囤积居奇抱恨多年的永化乡瑶民一把火把他的店铺宅子烧了个精光。连带着把大崀圩的半条街都给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