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节 各怀鬼胎(二)[第1页/共4页]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管理篇417节

张天波道:“眼下县里百废待举,大明、瑶民都是澳洲人的亲信之患,县令带了不过戋戋几百人来上任。顾不了那么多。我们是拖得一时是一时,待到生变之时,再做筹算。眼下之计,只要紧紧笼住冯二哥,有他在,我们便进退有据。”

“好好,”孙大彪连连点头,俄然又眉头一皱,道,“这脚踩两条船倒是轻易,就是这两边如何对付?大明还好说,熊文灿天高天子远,我们说甚么便算甚么,大不了随便弄两颗人头去唬弄下,这边澳洲人可就在县城里!我受了招安,他要催着去打冯海蛟这么办?”

彭寿安的“奇策”便是由补给车队里夹带食盐进入瑶区,再向瑶民“平价”发卖。

兄弟俩计算伏贴,便派人与冯海蛟暗中商定“明斗暗和”的战略。这边孙大彪满口承诺前提,说只待本身“筹办伏贴”,便立即出兵,“痛剿”冯海蛟。

张天波道:“这澳洲人的招安,大哥且受了,这是第一条船。有了这个名义,便算是澳洲官身,在县里说甚么做甚么都便利。”

彭寿安绞尽脑汁,思来想去,俄然想到了一条奇策:目前阳山县第二中队正驻扎在永化,每月县里都要给该中队运送补给。去永化有两条路,一条是走连江水路,到黎埠圩,再转寨岗河南下。到达后再用人力运送。不但路途较远且连江上治安环境不好,还要相称数量的护送兵力,对于戋戋不过一百人的军队来讲补给的动静太大了。以是补给队多走路途较近,也比较安然的陆路。即经大琅圩入永化。固然孙大彪很快就重占了大琅圩,但是向来不敢反对百姓军的补给车队。

“他即舍不得粮饷,我们也天然出工不着力。”

张天波话里另有第二个意义,如果大明反攻或是髡贼对阳山管理衰弱有力,那么他们三人聚在一起,便是县内的第一大权势,大可有一番作为;如果髡贼强势,大明反攻有望,那么逮住机遇俄然将冯海蛟擒杀,亦有最后的退路。

“……如此一来,孙大彪在大琅圩设卡收盐税便有利可图,永化瑶民亦得了平价之利。”

这奇策获得了王月朔的首肯,没想到罗奕铭又是反对:“自古征收盐税是官府的权力,他孙大彪有甚么资格设卡收税?县里应当立即号令制止,哪有效夹带的体例来给瑶民送盐的。再说这盐送到了,还得军队去卖!岂不是违背了军队不准经商的禁令。”

这让王月朔堕入了摆布难堪的境地,永化乡固然有百姓军一其中队镇守,但是真要闹起事情来,弹压下去当然轻易,本身在黄首长面前便没法交代。不得不又来找彭寿安问计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