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节 京师(一百二十五)[第1页/共4页]

闵展炼又问了些刘铩常日里的活动环境。瑞姐所知未几,只晓得他月必来通州一二次,每次待上三四日。只不过一次待得时候有些长罢了。

现在小五来报:书房已经搜过,没找到甚么要紧的东西。

他当即把有同款花押的函件全数找了出来,遵循日期摆列,一一浏览。这些函件里最早的能够追溯到四五年前,信中内容多是杨天梁交办的事情的叮嘱,亦有刘铩拜托杨公公办事的答复。看来从那会起这刘铩另有他的主家王业浩就已经和杨公私有勾连了。

“组长,你看看,这故乡伙对德隆还信赖的。”组员把搜检到的一叠德隆银票交给他。闵展炼翻了翻,粗粗估计就有两三千两之多。多是德隆发行的不记名定额银票,每张面额牢固。有十两、五十两和一百两的。拿到德隆和呼应的汇兑联号去就能兑成银子。用来奉送贿赂最为便当。是以在京师发行数量极多。

这本来没甚么奇怪的。自打澳洲人打到广州城下,便有了《髡情指录》。跟着元老院的权势越来越大,在大明的着名度愈来愈高,文人们对这个重生的“蛮夷”也愈发了有了兴趣。髡贼和建奴或者蒙古分歧――他们多数时候只对边塞有影响。而髡贼却前所未有的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影响,除了“澳洲货”大量流入以外,另有随之而来的各种“澳洲画片”“澳洲画刊”“澳洲话本”……固然有司多次制止,但是还是禁不住大量传播,特别是各种话本被大量翻印售卖。贩子间,髡贼髡情髡货是市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因此以“髡贼”为工具的各种条记也多了起来,此中既有去过临高的亲历者所撰写;也有道听途说,汇集各种传闻的;更有胡编乱造的,耸人听闻的。闵展炼在“农场”学习的时候,见过一些此类册本。

“来人可曾带甚么物件来?比如手札、文书之类的。”

但是这些都和冷凝云案没甚么干系。一向到半年前的两封信,才引发了闵展炼的重视。第一封信上说,他已经遵循刘铩的拜托为曹寺人谋到了南苑掌事寺人的差事。

“他常日熟行面如何?”

至于他常日里见得人,三教九流非常庞大,即有当官的,也有街面上“杆儿上的”。以他的职业和处置的活动来讲,倒也不敷为奇。不过他们说话非常隐蔽,多在前院书房里,从不当着她的面谈天说事。

“本来手面倒是很大,前前后后在妈妈那边花了两千吊的银子。”瑞姐仿佛有些高傲,“厥后他要梳拢奴婢,又花了一千多吊的银子。”她叹了口气,“只是梳拢以后便有些怜惜!月钱只要六两不说,给的家计也与你算得门清!多落一分银子都难。”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