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崇祯的心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更忧愁了。
没错,祖大寿就是一个墙头草,对于大明帝国的忠心只要他本身晓得。
遵循崇祯的旨意,王承恩很快就写好了圣旨,盖上玉玺。
看着孙承宗拜别的背影,崇祯的内心舒畅多了。
此时,崇祯非常清楚,大明帝国的式微是多方面的,必须在兵器上全面抢先建奴。
“你回辽东吧,朕信赖你!”
恍然间,崇祯才从深思中惊醒过来。
熟谙的声音传来,王承恩快步走了出去。
“周爱卿,朕既然宣你前来,又把这么首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做,只要一个启事,朕信赖你。”
高宇顺谨慎翼翼地上前提醒崇祯。
崇祯走出了御书房,在高宇顺的伴随下,前去御花圃散心。
“是,陛下,微臣遵旨。”孙承宗仓猝拱手承诺。
“这是朕的金牌,仰仗这枚金牌,你能够变更全部登州,乃至是山东统统的兵力。”
“详细需求做些甚么,朕在给你的这封信的前面写得很清楚,你只需求照做便可,做成了这件事,朕定有重赏。”
周遇吉本是忠君爱国之人,现在机遇来了,他当然要好好掌控住机遇。
“是,皇爷,奴婢遵旨。”
“是,皇爷,奴婢遵旨。”王承恩承诺着回身出去了。
“是,皇爷,奴婢遵旨。”高宇顺承诺着,仓猝乖乖地退了半步,在中间等待着。
“请陛下叮咛,微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周遇吉缓缓昂首,眼神清澈而淡定。
王承恩仓猝承诺了下来,拿起了笔,等候着崇祯天子的旨意。
崇祯说着,拿出了一张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名单。
“走,高宇顺,回乾清宫。”
“陛下,微臣必然帮您守住登州,不负陛下隆恩。”
“皇爷,入夜了,该归去歇息了...”
“大伴...”
“微臣周遇吉拜见陛下,万岁...”
很多红衣大炮以及技术、专家等都被孔有德带到了建奴那边。
“拿纸笔来。”崇祯一脸严厉,走到了桌案后。
“是,皇爷,奴婢遵旨。”王承恩把圣旨收好,面色一紧,承诺了下来。
丧失的不但仅是平叛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把大明将来的但愿都给剿除了。
周遇吉跪倒在地,眼中含泪,“陛下放心,微臣必然尽力以赴,以报陛下大恩。”
既然你祖大寿投降了建奴,做皇太极的主子,那就不再是大明的臣子。
不过,崇祯坚信,困难只是临时的,在不久的将来,大明帝国必然会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