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东晋虎符烫手哥王廙:被艺术拯救的“叛逆贵族”[第1页/共4页]

4、艺术成绩:左手飞白,右手丹青

风趣的是,这篇赋文还埋没谨慎机——文中几次夸大“琅琊王氏功在社稷”,被后代学者戏称为“史上最早的家属企业鼓吹稿”。

如果东晋有朋友圈,王廙(276年—322年)的简介必然写着:“琅琊王氏贵公子/书法大师/绘画达人/音乐发热友/军事菜鸟/职场反骨仔”。这位王导的堂弟、王羲之的叔父、晋元帝司马睿的姨弟,可谓东晋初年最冲突的“顶流”——一边以书画冠绝江左,一边因政治“翻车”被史乘吐槽。明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干啥啥都行,兵戈不太行”的奇男人,如安在乱世中把才调和背叛玩成了行动艺术。

1.书画双绝,秒杀朋友圈

耐人寻味的是,王廙墓志铭只字不提政治生涯,通篇吹嘘艺术成绩,可谓当代版“洗白通稿”。

热搜话题:“王廙荆州管理翻车”

笑他坠马荆州日,偏把飞白赎罪年。

田余庆:“军事无能,治国残暴。”

战术鬼才:面对叛军,他先被杜曾击败,又被围困扬口壁垒,端赖周访救济才保住小命。

网友辣评:“王教员开班吗?学费用书画抵行不可?”

6、汗青评价:天赋向左,政客向右

太兴元年(319年),司马睿称帝,王廙献上一篇《复兴赋》。这篇马屁文学的顶峰之作,可谓当代彩虹屁教科书:“陛下贤明神武,如同日月当空;晋室复兴伟业,堪比尧舜禹汤。”司马睿龙颜大悦,转头却收到荆州百姓的赞扬信:“陛下!此人除了会写赋,啥也不会啊!”

7、细节考古:那些鲜为人知的“王廙时候”

据《资治通鉴》记录,王廙在逃送司马承途中,曾试图用艺术感化对方:“将军若降,吾当为君作《忠臣图》传世。”司马承嘲笑:“卿画忠臣?不如先画本身这叛臣嘴脸!”

彩蛋

1.家世开挂,技术点满

在阿谁门阀与乱世交叉的东晋期间,王廙的存在显得格外刺眼。他身处权力的旋涡当中,却能以奇特的体例揭示自我。有人挑选用机谋来誊写汗青,而他却用画笔来对抗期间的怪诞。他的作品,不但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实际的一种抗争。

永嘉元年(307年),司马睿服从王导建议南渡建邺(今南京),王廙判定抛弃濮阳太守的“铁饭碗”,连夜打包投奔。司马睿大喜:“此吾家千里驹也!”当即任命他为安东司马。这波操纵,可谓东晋版“良禽择木而栖”——只不过别人跳槽为权,他跳槽能够只是为了江南的山川合适写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