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朝堂上的“孤勇者”
明天的山西闻喜县裴柏村,仍传播着“裴公三怼”的官方故事。最出色的当属“枕头辩论”:传闻王衍带着《老子》探病,刚说“贤人体无”,就被裴頠用枕头砸出门。这类叫真精力穿越千年,在当代化身“裴氏灵魂三问”:
在嗑五石散、谈《老子》成风的西晋,裴頠就像混入仙侠剧的理工男。当名流们沉醉于“无中生有”的奥妙时,他写出了惊世骇俗的《崇有论》。这篇被后代称为“当代唯物论宣言”的雄文,开篇就是暴击:
回溯他的政治生涯,可谓“作死小妙手”:他结合张华制定《考课新法》,要求官员公开“三本账”(公事账、民生账、廉政账),把贾谧(贾南风侄子)贪污的三百万斛粮食晒在朝堂;他发明“政务沙盘”,用红蓝黄旗标记饥荒、贪腐、武备缺口,把西晋江山捅成“筛子”;乃至在太极殿怒怼贾南风:“娘娘修的不是寝宫,是吞金兽!”
第二章 太子导师的“魔幻实际主义”
在“拼爹指数”爆表的魏晋期间,裴頠的起跑线可谓豪华顶配。父亲裴秀是西晋建国功臣,发明了被称为“当代GPS”的《制图六体》;堂叔裴楷是“竹林七贤”核心成员,连炫富界鼻祖石崇见了他家都要感慨“这才是真·凡尔赛”。但这位含着金汤勺出世的公子哥,恰好长成了清谈界的“泥石流”。
8岁那年,父亲带他观察京郊农田。当其他贵族小孩忙着扑蝶斗蛐蛐时,小裴頠蹲在田埂上灵魂发问:“父亲说舆图能缩地成寸,那这千顷良田能缩成案头的粟米粥吗?”裴秀闻言大笑,当场在舆图上标注“吾儿第一课”。这类务实家风下生长的裴頠,13岁就能用沙盘复原大禹治水线路,把《左传》里的城濮之战讲成4D沉浸式剧院,气得清谈名流们直呼“裴家又出人形百科全书”。
裴頠深吸一口气,从袖中取出陶罐和粟米:“殿下请看,这个满罐代表国库,空罐是百姓饭碗。如有人把国库的米倒进自家口袋……”粟米哗啦啦撒了一地,太子瞪圆双眼:“本来赃官就像偷米的老鼠!”三个月后,当司马衷终究看懂户部奏折时,屏风后的贾南风却嘲笑:“裴頠这是要把太子教成账房先生?”
但汗青的吊诡在于,当八王之乱烽火连天时,人们发明裴頠的《百官考课法》成了逃亡当局最后的行政指南;他设想的“门路田赋制”,在江南赡养了三万灾黎。连夙敌王衍临终前都感喟:“若早听裴君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