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黄竹篆传青门路(二)[第2页/共3页]

说着,他就吟哦道:“仙翁宴客紫府山,溪神沽酒汴梁店。非是流霞不堪饮,市酒更比流霞甜。”

说到这里,绿袍老者端起银杯,浅笑道:“比方这位向七十二家正店沽酒的竹冠子,便是一个绝好例子。诸位,这几日这些正店里传出来几句标语,你们可听到了么?”

开封府不入流的小吏,太常寺七八品的部下,光禄寺荫补来的冗员,鸿胪寺无聊得发慌的闲官,没事就起了分子在这里开消公使钱。

天然,这此中光禄寺、匠作监这些衙门,管着四时八节的祭奠斋醮。非论是冬至郊天、太庙献供,还是现在官家最热情不过的一场场祈福、延寿道场,这此中的神衣钱、香药钱、斋饭钱、茶酒钱、布施钱,都从这里过手。

前些年,加封“通真达灵奥妙先生”的金门羽客林灵素他白叟家尚在的时候,每办斋会,广集数千道众,焚香献供,光那花果香药的使费就是数十万贯往上。光禄寺从官家的一场场斋会道场里头公道合法地抽头些许,就充足大师高乐数年了。

他念完这几句标语,这绿袍老者点头道:“这些正店东主也算是故意计的人,本来正店无好酒,是个砸招牌的事情。被他们一传,却成了他们的酒都是仙酿,神仙也要来买的,一下就将名声又举高一步。现在固然没有多少酒卖,将来却要小小生发一笔。”

又有人端起一杯淡酒,没滋没味地饮了,方才道:“张老,这话恐怕也不是非常诬捏出来。下官在张故里正店,听得那些打酒座的女娘们唱的俚曲,道是‘昨夜神仙门前过,一斗酒换一斛珠’。传闻七十二家正店,都从各家井里得了数斗上好珍珠做酒钱,这事另有竹牌为证。那竹牌下官也见过,上面篆字竟像是湘妃竹斑一样,是天发展在上面的,试想除了神仙,何人另有这等手腕?”

固然七十二家正店的招牌好酒,不晓得如何断了档,来吃酒的人等闲也吃不上一杯。固然各家正店都告急拨了一批新酿的酒,但是代价倒是翻了好几倍。群牧司如许靠官马生财的繁华衙门尚且好说,别的小京官,要饮上一壶和旨或者眉寿,没有花上十来贯黄灿灿的纯铜,倒是休想——要换成交钞,这个数量更得翻倍。

绿袍老者听了,好大不觉得然,点头道:“当年徐仙翁等都是老公相保举,林先生又是徐仙翁引见给官家。这竹冠子一个野脚道人,也没有汴梁熟悉的道官引见,岂是那么好轻易自荐于官家面前的?大师且不要啰唣这些不相干的使,且吃酒、吃酒!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