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觉得,杨总督言之有理,贼人多数为哀鸿,宜招安之!”礼部左侍郎,暂处尚书权柄的孙元化第一个躬身奏道。
杨鹤首要讲了五件事,一是从目前猜测,陕西北部的大旱十之八九要扩大至陕西全境了,灾景象势很不容悲观。
有人说直接拨出赋税,并派御史前去,让哀鸿支付赋税返回客籍。
之前能查抄晋商,还是因为晋商引发公愤太大。如果在建虏入侵京畿之地之前去查抄晋商的话,搞不定事情就不会那么顺利,会有各阶层很多人,换着法儿出来反对!
这主张顿时就有人反对,说粮食要运畴昔,太不实际,路上耗损都耗损不起。
当初袁崇这么做的目标就是让他们相互管束,气力均衡,没法一家独大,以便他能掌控或者其他目标。
但是,这事也只能这么想想罢了。如果天子说抄谁家就抄谁家,这天下必乱,或者天下稳定,天子已换人了!
五是延绥巡抚病没,杨鹤保举兵备道参政洪承畴出任,言词中对洪承畴大为奖饰,并举例洪承畴虽是文官,却能带兵三百余人便击退来犯之流贼等等。
这个设法一闪而过,胡广也是同意底下这些臣子的观点,加上查抄了晋商,也有了底气,便再问道:“如何个招安之法?”
他先把杨鹤的奏章给底下内阁辅臣和六部尚书看了,而后才问道:“众卿有何观点?”
四是杨鹤主张招安为主,恳请朝廷拨赋税安抚之,以显上天好生之德,以彰天子之刻薄德仁。
二是陕西民变跟着旱情分散,已有多处大的民变,且势头很猛,如府谷王嘉胤攻占府谷县城等等,本来将安定的这些民变,因为边军精锐被抽调勤王,导致死灰复燃。
再细心一想,估摸着那是个谎言吧,或者是后代满清黑明的典故之一。要不是哪个大臣会如此脑残!
这一到详细层面上,底下大臣先是沉默不语,而后各自颁发的定见,却又不尽不异了。
大盐商也是只大肥羊啊!胡广看了曹化淳的禀告后,不由得大为感慨。如果之前,抄家了晋商再抄家盐商的话,真是发大财了!
就算是晋商侵害了那么多人的好处,此中还是触及京师文臣武将,皇亲勋贵,查抄的事儿也只能适可而止。闵洪学的阐发,就是最好的证据。
胡广看完以后,眉头一皱,想了一会,便立即在文华殿调集群臣议事。
……
胡广见底下臣子清一色的都是一个态度,不由得有点迷惑,后代不是申明末有哪个大臣作诗一首,怒斥那些百姓为甚么不待在家里饿死,而要出来给朝廷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