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向南洋诸国派出使者,要求他们朝贡粮食。现在只要安南获得了回应。且还是因为他们有求于大明,才给出了粮食罢了。至于其他南洋诸国,都还没有答复。有的确切是因为间隔有点远,但有的,恐怕是在磨蹭,看风向吧?
是以,温体仁的这个建议,对崇祯天子来讲,还是有引诱的。不过他本来就有过一些设法,便又在心中衡量了下,俄然昂首看向恭敬地站那的曹化淳道:“大伴,你觉得如何?”
实在,人家洞吾之前就夺了名义上属于大明的木邦,乃至三番两次入侵云南,用实际施动表达了,人家洞吾压根就没把大明放眼里,更不要说承认宗主国了。
想起来以后,崇祯天子就有点奇特,他有甚么首要的事情,竟然又是要刷屏来吸引存眷。想起之前海兰珠也曾不得不消刷屏的体例来联络本身,看来这点还是要重视。
崇祯天子听了,便答复一声说“晓得了”,而后便当真地考虑起这个题目来。
这么想着,崇祯天子立即私聊刘金生,叮咛他道:“传旨徐光启,让他尽快调查洞吾海内详情,确认洞吾国主对我大明的态度,是否有杀我大明使者之事。”
“我是木邦人,当然体味,不过对于洞吾南边那边,就不是很清楚了。”巴登顶听了心中一喜,赶紧答复道,“不知群主问这个是要干甚么?”
当然了,他作为臣子,给出如许的措置建议,天然不成能是终究定论。这类触及藩王之事,司礼监都不敢伶仃措置了,必定会到天子这里。如果天子能减其罪,那是恩出于上。如果天子不想减罪,那这个锅则由温体仁来背。这么做,就是实际他之前在崇祯天子面前所表态过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崇祯天子有点猎奇,看着曹化淳,只听他奏道:“陛下,唐世孙被押送来京后,一向拘押没有措置。现在又有御史递了奏章,内阁以为时候不宜拖太久,是以给了措置建议,请陛下决计!”
崇祯天子就晓得这类事情,问别人是没用的,刚才也只是顺口一问。草原上的情势还不晓得如何样,现在如果下定论改封朱聿键去草原为王,恐怕不实际。
获得答复以后,崇祯天子又立即私聊巴登顶问道:“洞吾海内的山川阵势和各种权势,你可有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