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阳牧秦带来的一支俘虏二十人小队用照顾的东西在小山岗上挖了一处大坑,用在蒲县县城里翻找出来的棺材将沈至绪装入,然后安葬了,和他死在一起的那群乡勇民壮安葬在一起。因为找到的棺材只要一两副,不敷以安设统统的人,是以他们不得不来回蒲县六七次,这才找到了充足的棺材,将这十八名乡勇与沈至绪一起安葬下地。末端再在坟前插了一个大块的木板,上书“蒲县守备沈至绪与十八乡勇就义并安葬于此”,下书“天启十年蒲月”,在一旁的角落里,阳牧秦又刚强地用简体中文写上“一六三零年蒲月”。这块木板来自于一副损毁的棺材,因为棺材木质厚重不易燃烧,加上又没有多少人在乱匪的劫夺中幸免,是以拖走棺木打家具也是不实际的,是以城内的很多棺木得以幸存,最坏的状况只是损毁,很少有被烧毁的。
阳牧秦带队庇护灾黎解缆的时候已经是一周后的事情了,因为这是最后一支灾黎大队,总数是一千一百人,由贺人龙亲身带领五百亲兵护送,经过三十五天这才到达的青岛。沿途颠末的每个城镇都筹办了干粮给他们――这是按照与山西平乱大营中商定的护送条目要求,沿途的粮食由各地城镇供应,因为每支灾黎大队人数不超越一千七百人,是以对于沿途各镇而言承担并不大,并且沿途的各个城镇在灾黎过境的时候还能通过伴随灾黎的商贸部职员停止看货等操纵,通过这类活告白的体例,他们能够熟知东方港的这些货色之优良地点,并且也能够获得根本进货价包管,并且还获得了完整的包管――只要到了青岛,就必然能找到进货的处所,是以很多的商家乃至直接派了伴计带了大车就跟着灾黎前去青岛进货去了。
阳牧秦站在信号山上,明天已经是一六三零年六月了,固然说山东现在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夏天,但是气候已经暖和很多了。他面前是一大片的新建营地,这些营地都是普通无二的地窝子,这些地窝子和之前的夏季地窝子有着本质的辨别,新式地窝子的屋顶已经不再是干草覆盖的了,采取的是直接在本地建立起来的木料厂供应的木板搭盖出来的,这些木板房顶不但便利拆卸,同时也能够遵循标准套件规格和木制小屋组分解为一栋栋完整的小屋。不过这些小屋的制作打算还没有被提上日程,建屋子这回事是需求开挖地基的,如果如同帐篷普通搭建在地上,气候好的时候还成,一旦碰到了糟糕的气候,不管是暴雨还是台风,都能够轻松地把如许的木质房屋吹飞,比拟之下半埋于地下的地窝子反而要安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