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爷闻言眼睛一亮,“这个主张也不错,皇上为太子遴选的先生,天然没话说,熙儿和太子他们又是表姐弟,相处起来也更安闲些。”灵韵是唐家的女儿,清溪对皇上又有拯救之恩,也不算是承了他们的情。
至于她最后挑选了董家二公子,而非至公子,也更证了然她并非是胡乱选的,他们几个先生也分歧以为,董家二公子写的那篇策论实在要比董家二公子的要好上一些。
固然他庶子的身份让他这个太子伴读做的备受争议,但那日那小女孩儿的挑选是很明智且公允的。
要晓得,董家的那两位公子要比这边熙儿蜜斯年长好几岁,又是师承赫赫驰名的吴先生,他们的学问本就比同龄人要深厚很多,他们写的策论很有深度,没有一点功底的人,只怕连看都看不懂,而阿谁小女孩儿却能从浩繁策论当中,终究选出那两篇,明显是看懂了的。
唐老爷点了点头,“他说,他偶尔间传闻我们唐家在给熙儿和焕儿找教书先生,以是就上门来问问愿不肯意让熙儿和焕儿跟他家儿子一起跟着那吴先生读书。”
本来还觉得不过是这个小女孩儿胡乱一指,随便选的罢了,不过过后,他们几个都曾传阅过当日那些公子们写的策论,的确是董家的两位公子写的最好,恰得当日阿谁女孩儿最后选出来的就是这两份策论。
但转念一想,他们读书的时候,本身也是不好打搅的,两个孩子的读书的事情也是要紧,不能因为本身病了,要把他们留在身边,就担搁了他们的课业。
“甚么?”清溪没预感到熙儿会俄然说出如许的话来,下认识地反问了一声。
“清溪和沐世子都已经同意了,熙儿和焕儿也是情愿的。”
焕儿也是无所谓,归正对他而言,在那里读书都是一样的。
董墨尘苦笑了一下,实在这一次他也没那么笃定,因为这中间产生了他没有预感到的变故。
这可不能仅仅用‘偶合’二字来解释了。
“既然素无来往,他却俄然主动上门提这件事,莫非真的没有所图吗?”
唐老爷何尝不明白这个事理,“话固然是这么说,但像是吴先生如许好的先生,在延庭只怕是找不到第二个了。”普通的先生能教得了熙儿和焕儿如许的孩子吗?
待唐老爷分开以后,清溪将熙儿和焕儿叫到跟前,问他们道:“你们情愿进宫去跟太子一起读书吗?”她当然晓得不管是唐灵韵还是百里祺都不会回绝这个要求,关头的还是熙儿和焕儿乐不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