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考试(五)[第2页/共3页]

他非常慌乱地解释:“对不住,对不住,两位先生出好他们那一部分后,是由我誊抄的。誊抄好后我还给他们看了一眼。因着这边没有催,我便将试题卷起来放在书案上,却不想把另一份卷在中间的试题给弄混了,拿错了卷子。”

关乐和点点头:“你们先畴昔吧,一会儿需求试卷的时候斋夫会畴昔告诉。”顿了顿,他又淡声道,“此次可别再弄错了。”

他本就十来岁年纪,之前也没见过多少世面,在这众目睽睽之下能考上两场,已是极大了的压力了。再被严松涛来一场斥责,影响就更大。就算重新考,又能阐扬出多少程度?阐扬得不好,严家就有话说,他们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不过,好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凑上一首程度不高的试帖诗,想来还是没题目的。

袁修竹看着试卷摇点头,感喟道:“忸捏,这算学的题目出得不但多,并且很难,老夫我本身都做不出来。不过齐大人是本朝驰名的算学大师,之前还做过户部郎中和工部侍郎,他的算学根柢大师都认同的吧?”

两位年长些的有些茫然地昂首看了看袁修竹手里拿的卷子,此中一个道:“本日的试题,都是我们三人共同出的。每人出一部分。”

关乐和收了这么个弟子,今后在书院里的职位就更稳固了――谁会跟一个出息弘远的人敌对呢?杜锦宁是必定要一飞冲天的,那么跟他的教员敌对,也是笨拙的做法。

“出好了,出好了。”两人连声道。

莫非,他们严家对书院权力的争夺,要因为一个小儿止步么?

至于试帖诗,则是按照提示写一首诗。这时候的试帖诗,还不像明清期间以八股文情势写,只需求压韵,有立意,同时也要扣题。但恰是因为出题广泛,招考者便需得把诗写对劲蕴深远而有灵性,才气在一众考生中脱颖而出。

袁修竹和关乐和对视一眼,两人气愤之余,也暗叹了一口气。

齐伯昆指了指试卷:“这试题,是你们谁出的?”

可一旦成了事,杜锦宁被难住,严松涛必定会向关乐和与杜锦宁发难。即便关乐和等人发明了这试卷的蹊跷,杜锦宁再考一次也是折磨。

这位先生不过是拿错了试卷,责备几句也就罢了,还能拿他如何样?没的倒叫人说关乐和这做山长的为人过分刻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