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陈氏父子[第2页/共3页]

陈永华接口说,“父亲本想过些日子待海事安静就返回福建,我却想,郑森逃了,方总督总偿还是要管理台湾的,便留了下来。待见到方总督处决奸骗掳掠的甲士,又贴出了招贤令,我和父亲就盘算主张来拜见方总督。”

陈永久大声说道,“方总督,安定台湾轻易,但,管理台湾难啊!要令台湾长治久安,更是难上加难。”

方原却不会等闲被忽悠,笑了笑说,“你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儿,这才断了几天奶?读过几天书?熟谙几个衙门的官吏?估计连衙门的大门都没进过,衙门的文书都没见过吧!却大言不惭的来本督面前大谈管理台湾,长治久安,这和赵括纸上谈兵有何别离?!”

陈永华正容说,“我父亲长年来回同安、台湾,与岛上的原住民打过十几年的交道;我两年前就随父亲到过台湾,还花了一年时候,从台北到台南,穿越了台中二十座山脉,与起码五十六个原住民部社打过交道。我自问,起码比方总督更熟谙台湾的风土民情。若我父子都没资格来议论管理台湾,方总督初来乍到,凭甚么就能管理台湾?”

陈鼎是泉州同安人,天启末年科举的举人,但在崇祯年间是冷静无闻,考了多次科举,还是没有高中进士。

方原惊诧的瞧了瞧陈永华,言行举止那里像个未成年人,论见地比大部分官吏还成熟,“你们父子是随郑森到的台湾?为甚么不跟着郑森拜别?”

小小年纪的陈永华却朗声说道,“久闻方总督治下是唯才是举,没想到倒是百闻不如一见,竟以一言取人,我们是来错了!”

陈鼎父子互望了一眼,还是由陈永华开口说道,“我先说管理台湾的大政方略,有上中下三策。下策是以夷制夷,在台湾搀扶一个原住民大族来统治台湾,这个别例最易行,最简朴,但后患也最大。台湾名义上固然在方总督的治下,实在倒是在这个大族的治下,方总督底子没有构成对台湾的完整掌控,一旦情势有变,本日搀扶的盟友,明日便能够是仇敌。”

方原对劲的笑了笑说,“中策呢?”

陈永华是个十五岁的少年,生得眉清目秀,令人一见便心生好感。

陈鼎忙拱手说,“方总督,郑森前来台湾前,招募了一些福建的举人、秀才一同来台湾,想运营、管理台湾。戋戋鄙人,恰是被郑森选中之人。未曾想郑森败得过分敏捷,又想逃往北方投奔朝廷。我父子本是福建人,不想背井离乡,便没跟着郑森拜别,留在了台湾城。”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