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我辈不能孤负中玄的厚望,务必把宣大经理伏贴!”王崇古握了握拳头说,“不袭故套,一新气象!”
大同府阳和县,地处大同城东北,紧邻长城,为国朝“极冲”之地。这里,不唯城池坚毅,且文武衙门浩繁,仅文官衙门,除了县衙外,另有位于东街的巡按御史察院、西街的兵备道衙门。而坐落在县城南街路西的一座大院,在隆庆四年春,整修一新,宣大总督自怀来移驻阳和,这里便成了总督辕门。辕门摆布,对称而立两座极新的牌坊,左边一座上书“节制三镇”,右边一座上书“边关锁钥”。
“北虏掠朔州、应州,多是破此关入内。”大同巡抚方逢时道,“所谓烽火浸礼,此堡为最。”
不到两刻钟工夫,马芳来禀,两个乞丐,实为北虏特工。
“金湖,”王崇古叫着方逢时的号,指着关外说,“你看,村庄冷落,无复有火食,其状甚惨!”
“好诗!好诗!”世人不知是总督口占还是吟诵别人之句,只好含混地、不约而同地赞叹道。大同总兵马芳刚想问甚么,见王崇古神采凝重,张了张嘴,又闭上了,世人见状,也都沉默无语了。
一行人簇拥着王崇古往关隘走,见他一起紧闭嘴唇,深思不语,也都不敢出声。走了一箭远的路,王崇古立足了望,一眼瞥见败胡堡关隘,两个乞丐模样的人躲躲闪闪,俄然大声道:“来呀,把那两个乞丐拿住!”
王崇古从袖中取出一函,递给方逢时。方逢时一看,是高拱一个月前写给王崇古的:
“扶纪纲,正民风,用才杰,起事功,以挽刷颓靡之习!”方逢时复述着高拱书牍中的这几句话,腔调激昂,“中玄大开大合,要大干一番了!如此,则大明复兴有望!”
西风一动劳宸忧。
“果不出所料!”王崇古道,他蓦地回身,叮咛道:“将二人带到堡内操守府,本部堂要亲身鞠问!”
“是啊!”方逢时感慨道,“塞下多畏北虏劫掠,久已废耕,我近边膏腴地土皆荒凉不治。临边百姓堕入肝脑涂地,父子伉俪不能相保的地步。”
频年战骨未曾收,
长城自居庸关以西,分南北两线到山西偏关汇合,被称为内、外长城。外长城即居庸关西北经赤城、崇礼、张家口、万全、怀安而进入大同府的天镇、阳和、大同、左云,经右玉、平虏达于偏关。王崇古不辞劳苦,一起巡查了沿边的平远堡、新平堡、保平堡、桦门堡、永嘉堡、瓦窑口堡、镇宁堡、镇口堡、镇门堡、守口堡、靖虏堡、天成城,镇边堡、镇川堡、宏赐堡、得胜堡、镇羌堡、拒墙堡、镇虏堡、镇河堡。十天后,到了平虏城,午后登上了败胡堡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