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易以为有理,因而遣河东贾逵出使袁营。袁绍闻知公然大怒,将许攸从平原召回,令辛评前去平原互助袁谭,并令处置牵招引五百军士解送被许攸所擒的诸将二百余族人至阳平。
韩易一时也踌躇了,单凭自已之能,真有能重修一朝的才气么?汉高祖不过一亭长出身,他又是如何措置这统统庞大之事物的?
袁绍不忿的叫道:“不料戋戋嫯婿子,竟迫得我如此尴尬。当初早知此子如此难缠,就该在河南之地将之完整的困死。”
韩易听闻袁军有万人从界桥而来,声援张颌,知甘陵是攻不下来了,因而令高览持续与张颌对峙,召回太史慈等骑卒返回阳平大营。
牵招说道:“只是服软,并非军败,于征东将军威名所损未几。征东将军可说是慑于天子之威,不敢强犯罢了,非是袁绍之能。”
牵招拜道:“多蒙司徒大人惦记,招于大将军麾下还颇受重用。”
袁绍不忿的叫道:“话虽如此,但我乃堂堂大汉的大将军,却被韩易小儿凌辱至此,心中之气实在不顺之极。”
不过自已如果一意为汉室的忠臣,此举大可不必,烦心也该由汉帝去烦心。但是自已既然故意自主,就必须剃除领内的不平与杂音才行。
韩易游移道:“我本以屡战屡胜之威来镇服天下,我若服软,天下人必定小觑于我,到时岂不有众叛亲离之祸?”
牵招说道:“招于中平六年本觉得,能安定天下,复安汉室者,除司徒以外别无别人也。但是司徒自到汝南后,一意打压豫州的世族朱门,起用寒士贱民为吏。其行其意绝非是统合忠义之士,共讨董贼。而是欲要自安辖境,成心行盘据之实。招深恨自已看错了人,以是心中大起不忿之念。”
牵招拜道:“袁绍于河北的名誉甚佳,虽得天子,但却有征东将军于外威压,袁绍也尚不达董卓雄霸天下之势,是以为政非常谨慎。其麾下文武也同心合力,不敢妄为,一意专抗征东将军。若征东将军先向袁绍服软,袁绍与其麾下文武在对劲之下,必定昏聩,错招连出。便如董卓的西凉军,久后其部必乱,如此方可破也。”
韩易忙解释道:“汝南乃是袁氏之根底也,我为汝南太守,最后时可谓战战兢兢。彼时若无手中雄师弹压,早被袁术驱离了汝南。世族朱门皆心向袁氏,而袁氏又一心想篡夺汉室的江山,我天然要打压他们,起用寒士与有才气的百姓为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