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的时候,持续一周特大雾霾,我都快蔫成贫乏光合感化的植物,整天无精打采。要不是月饼实在太懒每天催我打饭,我甘愿饿着也不想出门。
我本来没当回事,只是那几人实在太刺眼,忍不住多看了几眼。看到满桌的菜品,我才感觉有些不对劲。这大夏季的,那里有点一桌冷菜的理儿?
“没完成你现在能好?”我干咳两声,“别说是阴人,就算是鸟人,凡是敢呈现,我也折了他的翅膀。”
“南少侠,你是写书把脑筋写胡涂了,还是遐想太丰富?”月饼瞥了我一眼点头感喟,“就这么点胆量,我真思疑你到底完成‘石林任务’没有?”
所谓阴人,为非命之人,怨气不散,于死地三丈六尺范围内飘零。此地若阳气充沛,阴气不能成形;若阳气不敷,阴气大盛而化成人形,做生前最后一件正在做的事情。但是阴人不能打仗阳气之物,比如筷子(与嘴打仗故阳气足)、鞋子(涌泉穴为脚底阳气之底子)等物品,只能用阴物代替。这类特别长的筷子,称为“冥筷”,随死者下葬,意为“快离苦海,长此方休”。交叉夹菜更是阴人特有,意为“阴阳倒置”。
警方天然不信赖“阴人索债”之类的无稽之谈,以为店老板长年接受庞大压力导致精力出了题目。倒是黉舍传播起“饭店闹鬼”的段子,校园网还专门开了个会商贴,同窗们会商的口沫横飞,绘声绘色,仿佛都是切身经历。
而现在的店老板,就是当年的厨子。
“发为人之气”,阳气足而发浓盛,阴气足而发稀少。中国自古就有男女蓄发的风俗,一是应了“身材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孝道,更深层的含义是由此判定此人是否阴阳调和,或者是别的甚么异物。直到清末民初的几次新锐活动,几千年的风俗才算是告一段落。
我内心一动,想起上大学时碰到的一件事――
“月饼,这里别不是一座鬼城吧?”
阴人常呈现于耐久雾天、火食希少、无月之日的子时这几种阴盛阳衰的时段和地点。这几天特大雾霾,恰好给阴人供应了最好的机会。
这天我去黉舍后街饭店子要几个小炒,捎几瓶二锅头筹办祛祛寒气,估计是来的比较早,馆子里还没有主顾。我点了餐,闷头玩手机,俄然感到遍体发寒,我觉得老板把空调开成了冷风,昂首一看,空调压根没开,倒是身边不知甚么时候多了一桌人。
书归正传――
想到“阴人阳走”,我打了个颤抖,愈发感觉这类寒气像是阴气入体。或许是心机感化,再看来往行人,影子缩成一团跟在脚下,个个都像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