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清尊神”中,以太上老君呈现最早。东汉末五斗米道建立时,即以太上老君为至高神。至东晋上清、灵宝派出,其《上清》、《灵宝》经中,始接踵呈现元始天王、元始天尊、太上玉晨大道君、太上大道君等新的至高神。鉴于各派新呈现浩繁神灵,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诡计予以体系化,此中“三清尊神”的雏形已根基建立。
另《业报经》《应化经》并云:“天尊曰:吾以道气,化育群方,从劫到劫,因时立化。吾以龙汉元年号无形天尊亦名天宝君,化在玉清境,说洞真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圣,大乘之道也……吾以延康元年号元始天尊亦名灵宝君,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吾以赤明之年号梵形天尊亦名神宝君,化在太清境,说洞神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另有《元始上真众仙记》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元圣母所治。
别的,五代闽主供奉“三清”为宝皇大帝、天尊、老君。元始天尊居“三清尊神”之首,在宫观“三清殿”里居中。其名最早为元始天王,晋葛洪《枕中书》云:“昔二仪未分,溟涬鸿蒙,未有成形,六合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浑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六合之精,自号元始天王。”固然道书中有将元始天王与元始天尊当作两位尊神,但正如宋朝羽士宁全真所说,元始天尊者“故称云元始天王者是也”。《云笈七签》卷一百一,撰列诸尊神传纪,亦首列《元始天王纪》,可见宋时已当作一名尊神了。
中宫太上真人,金阙老君所治。下宫九天真皇,三天真王所治。”这些分歧家数的分歧解释,虽有差别,但都促进了“三清尊神”的终究定型。唐《老君圣纪》称:“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
这类信奉是公元4世纪生长起来的,实在是一种哲学思惟的化身,是道家主张的宇宙论的体系反应。
在此前后,诸书在言及三清尊神时,又有各种分歧说法。如说:“道不成无师尊,教不成无宗主,故老君师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说经教主元始天尊,抱送玉帝道君(灵宝)天尊,流演圣教出世(品德)天尊”。“元始乃道中之祖为灵宝祖师,道君乃法中之祖为宗师,老君乃教中之祖为真师。”若从它们呈现之前后为序,先为“老君”,次为“元始”,后为“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