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洞玄本行经》,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自元始开光,至于赤明元年,经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有如尘沙之众,不成胜量。凡遇有缘好学之人,叨教疑问,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天尊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兼顾即到。
据《云笈七签》引《洞真大洞真经》,灵宝天尊系“玉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玉晖焕耀,金映流真,结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
道经说他是在宇宙未构成之前,从浑沌状况产生的元气所化生。原是“二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后托胎三千七百年出世,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有金童、玉女各30万人侍卫,万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计其数。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够见到他。
原称上狷介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当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朝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朝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上狷介圣太上玉晨大道君,自元始天尊处受经法以後,即帮手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在三十四天之上,治蕊珠日阙,管七映紫房,金童玉女各三十万侍卫。万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图。
在凡是的玄门宫观内都要供奉他们的泥像,为他们专门制作祭奠之处,称为三清殿或三清宫。他们的摆列挨次为:正中间的是元始天尊,他左手虚拈,右手虚捧,意味着天下的原始状况;他的左边是灵宝天尊,手中捧着一个阴阳镜,意味着天下方才走出浑沌时的状况;右边是品德天尊,手里拿着一把画有阴阳镜的扇子,意味着天下被缔造最后的状况。在道家艺术中,关于三清的雕塑和画像内容非常丰富,至今仍然保存着很多佳构。
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时,还只要元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下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书。经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六合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