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清算不过半年时候,满朝文武,都被腥风血雨的味道给覆盖了,有人不动如山,有人却焦心如焚。
元祐背后盗汗涔涔。
天子之怒,如泰山压顶,元祐和潘斌已吓得面如土色。
自发得一手缔造出来的是乱世伟业,可实际却狠狠地扇了他一耳光,朝野高低不但有那么多贪墨官员,另有贼子竟敢如此挑衅皇权?
温衡身后,元祐才成为同知,逐步渗入锦衣卫内部,闪现一种半均衡的状况,但实际上,温瑞安在锦衣卫内部仍然是说一不二,有着绝对的权力。
但这半年多时候以来,还是做了很多事的,汇集很多官员的罪证,还为国库添了很多进账,景泰帝对他赞誉颇高,他的职位天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该死的温如言!
像明天如许,跪在地上不敢起来,还是头一遭。
文华殿东暖阁,景泰帝穿戴金丝龙袍,一贯暖和内敛的他现在却在大发雷霆。
元祐接受着景泰帝泰山压顶般的肝火,才晓得本身被温如言坑了。
元祐与潘斌悄悄头大,但圣上有令,做臣子的,哪敢不从?
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过了天命之年,景泰帝本来阴鸷沉郁的脾气已经暖和了很多,应当说很多年没有如此勃然怒过了,满朝文武都没法否定,景泰帝是个好天子,他勤恳政事,贤明果断,更首要的是,他脾气暖和,很少红脸,更别提本日这般勃然大怒了。
元祐低着头,尽力地粉饰本身的情感。
景泰帝即位二十余年,这是非常罕见的征象。
固然当了锦衣卫的同知,从三品,品阶并不算高,但权限却不低,并且又是天子本家人,更是深得信赖,虽说常日里吊儿郎当,得过且过,完整将锦衣卫的事情当作混日子一样的混着,他背景深厚,没法无天,便是批示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些都是他觉得能够信赖的,到头来,却落得这般风景。
退出了文华殿,不再被景泰帝的肝火笼着,两人才敢松一口气,但内心的大石头却并不能真正落下。
现下温瑞安外出办事,就剩着他和温如言,本来明天进宫见驾的人应当是温如言,只是温如言率先领着人出去了。
混蛋!
“是,微臣遵旨!”二人以头抢地,接下了这个极其艰巨的号令。
而以后查处贪墨官员,更是掀起了浩浩大荡的风波,很多处所吏治几近被全数翻盘,乃至另有在朝高官也被揪上马了。
而景泰帝真正头疼的就是这里,查,恐有损国体,不查,难布衣怨,但幸亏,真正走在前面的人是......靖王,皮糙肉厚的,打不坏,即便打碎了,也不那么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