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妃于康熙三十八年病逝,七天以后,先皇向礼部收回一道上谕:“妃章佳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今以病逝,深为轸悼,其谥为敏妃。”按照清朝的礼法,只要皇后、皇贵妃身后才有谥号,贵妃如果获赐谥号需求特别降旨,而妃子获谥号则是极其罕见的环境。
但是恰是这个生前诞育了一子两女倒是连个名号都没有的庶妃,受宠程度也是极其普通,但是在身后倒是享有了追获谥号的莫大哀荣,如许的成果实在是大大出乎世人的料想,这是为甚么呢?
因为佟佳皇贵妃厥后被册封为皇后,因此后代回过甚来再看先皇名下的三位皇贵妃则均非其本人册封,而是由其儿孙追封,别离是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追封敏妃、雍正天子追封皇贵妃)、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康熙册封和妃,雍正再封贵妃,乾隆再封皇贵妃)、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康熙册封佟佳贵妃、乾隆再封皇贵妃)。
在康熙四十七年的一废太子事件中,八阿哥一伙为了一举打掉由太子、四阿哥、十三阿哥构成的太子党权势,设想诱使十三阿哥中了他们的狡计。毕竟太子爷人多势众,不易动手;皇上当时固然还只是四贝勒爷,但是老谋深算,不易被骗。而只要十三阿哥,作为太子党中最亏弱的环节,不幸成为八阿哥的冲破口。
先皇听信了十三阿哥的“一面之辞”,大怒于皇子之间为了争夺皇位不择手腕,不顾兄弟手足之情,犯下如此不成宽恕的罪恶!而这个皇子竟然是他格外正视、格外恩宠、寄予厚望的十三阿哥!极度绝望的皇上今后对他不管不问,只当是没有他这个儿子。而十三阿哥则自此开端,从极尽父皇恩宠的光荣顶峰,刹时跌完工为备受父皇防备乃至格外嫌弃的无官无爵阿哥。
因为皇贵妃身份特别、职位显赫,名为皇贵妃,实为副皇后,是以在清朝的后妃轨制中,帝王一朝当中仅设皇贵妃一人,更显凸现皇贵妃的尊荣与权贵。
别的有一件事情也从侧面印证了皇上的猜想,那就是先皇出于对敏妃过世的深深哀思之情,多日未理朝政,按照丧仪,妃子大丧期满以后,王公才可剃头。但是恰好就有人公开违背此项典章轨制,而那小我竟是皇宗子,直郡王胤褆。对于直郡王对母妃如此不敬不孝的卑败行动,即便是以仁爱著称的先皇也难以容忍,在极度气愤之下直接赐与了升级惩罚,将当时已经是郡王的大阿哥当即降为贝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