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我们三个来的冒昧,我这小我嘴笨,客气话也未几说了,感谢您!感谢婶子!当然另有李力兄弟!”
“比来?有人来过?”我内心一动。
“要我说啊,你们谁也不消客气,这呀都是缘分”,盛名一笑,“李爷,七爷和凌蜜斯都是修道之人,不能多喝酒。明天我就借您的酒替他们二位陪您好好喝喝!”
“三位也是来找那些人的?”李强问。
“她说汉人想的多,顾忌多,感觉我们累……”我收起刀,“或许在礼节上我们是太重了,远不如草原后代旷达自在。你说前人制礼作乐为的是君子心,为甚么到了我们这里,反而有点束缚的感受?”
“仓廪实而知礼节,由此可知礼节的虚幻。或许,很多处所我们应当向乌兰学习,特别是办事的时候。顾忌太多,聪明定被聪明误。”
“您二位放心,我们不是访道的”,我看看凌晓雅,“就是来玩的。”
一席话把我们都逗乐了。
这段话的粗心是,中国恰是因为有诗书礼乐和法度才难以管理,自上古贤人黄帝制作礼乐法度,用来治国,并亲身带头履行,也只是实现了长久的承平。到了后代,君主越来越傲慢,依原有的严肃和法律来统治群众,群众怠倦不堪,难于忍耐,因而结合起来颠覆统治者,乃至灭尽其家属,这都是礼乐法度形成的。戎族不是如许。国君用淳德来对待臣民,臣民以忠信奉养国君,就象人利用本身的身材一样,随心所欲,这才真正的贤人之治。这段话阐述的,和道家的有为之治是同一个事理。
“您谦善了吧。八百里秦川,到处有汗青,各处是故事,我就不信赖,这凤凰坂上没甚么传说?”
我一笑,“穆公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故为治,不亦难乎?”
“这里环境不错,想必也有来此隐居的人吧?”凌晓雅说。
凌晓雅点点头,“好女人。”
下午五点多,我们到了李力的故里,一个只要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据李力先容,这里耕地很少,村民们的经济支出首要依托山上的果树。在如许一个处所,走出去是祖祖辈辈的胡想。当年他父亲靠从戎走出了这里,复员后在县里做了干部,因此李力童年的糊口前提非常好。在他十四岁那年,他父亲因为一些说不清的经济题目被辞退公职,党籍,无法之下只好回到了这里,李力的糊口也随之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