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劝说[第1页/共3页]

“这……”

李承嗣连连点头,这一点略微有见地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各地刺史权力太大,如果野心小的还好说,最多在自家领地内里为所欲为;如果野心大的便会像田覠他们如许生出不该有的设法,说到底还是他们的过大的权力给他们造反供应了能够。

但是这类轨制倒是中唐以来节度使轨制众多形成的,当初天宝年间天下只要十个节度使,并且都设在边疆;厥后朝廷对处所掌控越来越弱,封出去的节度使也越来越多,并且封底也更多集合在腹心之地。

李承嗣略微沉吟,便点头道:“好,只要能为大王和世子效力,便是获咎其他将领又有何妨?”

当上节度使后朱瑾大肆裁军,又与朱全忠交战十余年才落败逃到江淮投奔杨行密。如许一个猛人,即便现在流浪在广陵,杨行密也不敢信赖他,军权是半点也不给他的。

至于说获咎人,归正他也是外来将领,在淮南军中本来就模糊遭到架空,获咎点人也没甚么大不了的,反而借此能够让已经必定是下一任吴王的杨渥对他信赖,何乐而不为?

李承嗣皱了皱眉,这个别例当然能够减弱处所藩镇,汗青上处所盘据权势的呈现都是参军政、民政合一开端的,东汉末年的州牧,本朝的节度使,都是如许。

这类轨制在现在的天下早就深切民气了,乃至于那些当上了节度使的冒死想要保住本身的权力;而那些还没当上节度使的将领们则一心想着建功立业然后被封节度使;一样的,各个藩镇之主固然都是从节度使生长来的,但他们为了拉拢部下将领包管他们的忠心又不竭册封新的节度使。

见得李承嗣点头答允,戴友规这才笑了,起家说道:“好了,这也算我为大王办的最后一件事情。自从当年在庐州碰到大王后,现在一晃已经是二十年了,当初山间茅房想来早就破败了吧?不如拜别,不如拜别!”

戴友规点点头道:“不错,我也这么以为!不过世子想要成为一代明主,起首要做的事情就是处理处所藩镇题目。”

而朱瑾当初倒是泰宁军节度使,而他当上节度使的手腕就是先假装迎娶当时的泰宁军节度使齐克让的女儿,再率戎服扮成迎亲步队,在结婚之夜俄然发难俘虏了齐克让,最后才当上节度使。

戴友规却笑着问起了别的:“将军自从六年前与史俨将军另有朱瑾将军一起来到淮南,但将军与史将军二人在获得大王厚待的同时,还能深受大王信赖,多次拜托重担;而朱瑾将军固然也获得厚待,却始终在广陵赋闲,将军可知这是为甚么?”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