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灾[第1页/共4页]

至此,这场持续了大半年的灾害根基上算是安然度过,吴国高低除了耗损大量的粮食外,并没有呈现甚么动乱,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当然,各地还是不成制止的呈现了一些饿死人的环境,当然环境并不严峻,也没有呈现大范围动乱。

安然度过水灾,杨渥的重视力也再次集合到徐州这边来。

这对吴国的粮食储备一样是一个庞大的应战。

但如果旱情持续下去的话,必定会有一些根柢较薄的家庭撑不住,终究成为哀鸿。

为了完成这么大的工程,天然少不得要大量招募民工,而现在的大旱恰好就供应了浩繁的劳动力。

杨渥但是晓得,汗青上很多时候呈现哀鸿后,本地官府为了本身的政绩不受影响,常常会挑选封闭城门,将哀鸿赶到别处去,或者任凭他们自生自灭。

江淮、两浙等地的光照等前提相对较好,能够停止两季稻莳植;固然此时略微有些晚了,但种下一轮晚稻还是勉强能够的,如果接下来顺风顺水的话,或许到了年底还能有一些收成。

独一的好动静就是荆襄、湖南等地本年的收成没有遭到影响,特别是潭洲四周本年更是呈现大歉收,这就极大缓减了天下粮食匮乏的局面。

以是杨渥一面命令免除受灾各地百姓本年的农业税收,一面又命令各地如果呈现哀鸿,必须当场予以安排布施,不得将其赶往他出。

在他的强力手腕压抑下,这些工程很快就在各地上马,那些本来早就断粮的哀鸿在获得动静后,纷繁前去工程队报名,便是那些家中另不足粮的,也纷繁插手这场大扶植当中。

御史王盈铨上书说:“蝗虫乃是天灾,岂是人力所能除。何况杀虫太多,有伤天和。”

别的,普通的水灾以后常常会伴跟着大范围的蝗灾以及瘟疫,这一次各地的水灾一样如此。

继池州以后,宣州、歙州等地也连续呈现大量哀鸿,给本地形成庞大压力,那些地区的官府担忧哀鸿趁机造反,篡夺州县,以是只敢封闭城门,每天在城门口发放一些口粮来保持哀鸿的保存。

为了制止有人暗中动手,贪墨施助赋税,杨渥又派出大量职员分赴各地停止监察,凡是查出有贪腐迹象的,一经证明,不管贪腐数量多少,一概处以极刑。

固然目前朱友贞尚未派人来代替目前的徐州武宁节度使王殷,不过杨渥信赖,那只是迟早的事情。

这道号令一开端还遭到了很多官民的抵抗,因为这个期间的人常常觉得蝗灾乃是获咎了上天赋会遭到奖惩。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