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监秉笔李国辅是南京守备寺人韩赞周的门下,南京诸臣视他为张永。卢九德出身福藩。这两个大寺人联手,把马士英和史可法拥立桂王的打算给搞砸了。
――――
马士英和史可法是崇祯末年公认的两个有边才的文官,崇祯天子驾崩后,两位南边权力最大的重臣缔盟,拥立远在广西的桂王,派去接桂王的人马都已经解缆了。但统带勇卫营、黄得功两部禁卫军和刘良佐部的大寺人卢九德敏捷撤离与农夫军作战的火线,在南京拥立福王即位。打了马士英和史可法一个措手不及。
情面难办,事局分更。史可法的确是以超人的精力扛起这幅烂摊子,呕心沥血,才勉强保持了四镇间的均衡,建立一条持续防地。
史可法脸上带着一丝忧愁,“马阁老,南京必然不能乱。”
上游楚镇左良玉与江北四镇性子不异,但左宁南的政治职位更高,地盘更大。
潞王实在没甚么合作力,那只是少部分东林党的一厢甘心。合作始终在福王与桂王之间展开,把握兵权的文官和寺人别离支撑分歧的人选,两位神宗后代的气力远超潞王。
马辅走到马士英身边,提示道:“父亲,该走了。”
马士英有股作诗的打动,词句在嘴边缭绕了数圈,毕竟未能出口。
安设好崇明营寨,桨帆异化船队升起帆船,逆流而上。
马士英道:“镇江黄斌卿有大舰百艘,精锐军兵5500,我筹算让他出屯九江,以备上游。”
分封武将诸藩在乱世是各大王朝共同的挑选,结果无一例外都是特别差。宋、金都是前车之鉴,军阀是最没有节操的生物,多数分封出去的武将在劲敌犯境时第一挑选都是投降,而不是守土。不过就算明知这是饮鸩止渴,大师也没有别的挑选,没钱没粮。弘光朝廷光军饷一年就要支出700万两,而南京中心财务全口径支出统共只要600万两,只能让军队本身想体例。
马士英暴露一丝浅笑,“史阁老放心,本官都已安排好,很快就调李国辅去云雾砍木,谅韩赞周、卢九德两个阉竖也翻不起花腔。东林也不必忧愁,越其杰已安抚了钱谦益。”
马士英鹄立在江边,目送史可法的座船消逝在淡淡的薄雾中。
在获得淮河以北几个支撑点的同时,史可法把高杰主力近两万人从防地上抽出,规复矫捷,向西声援河南。河南边向是明朝江北防地最亏弱的一环,也是历代南朝直面北朝南侵的首要线路――古运河,即开封―归德―亳州打击轴线。高杰走后,史可法以刘良佐兼防徐、邳,调黄得功部北移。不管如何说,黄部这只崇祯天子禁军还是江北四镇中相对可靠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