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雟州有冤案[第1页/共3页]

又谈了一会儿别的事情,崔耕对牛仙客更加赏识。

这首诗乃是宋朝墨客“苏辙”所作,说的是宋朝时,戎州汉人和蛮人互市时的畅旺气象。崔耕援引这首诗,是想以此诗为引子,和牛仙客聊聊戎州的经济环境。

因而乎,董堂礼带着七百官兵叛变,抓了监察御史杨汪,逼迫他为杨审肃申冤。

张审肃对牛仙客有知遇之恩,牛仙客几次上书朝廷,为张审肃鸣冤,但都没甚么覆信。他绝望之下,决定投奔崔耕,借助“崔彼苍”的力量,为恩主报仇。

“传闻甚么?”

一个十一岁、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能从岭南道逃回洛阳,不消问,是有怜悯张审素的人在或明或暗的帮手。

就在杨汪走到半路的时候,陈纂仁又进一步诬告张审素与其部属董堂礼同谋造反。

在汗青记录中,又过了几年,张审肃那两个儿子张、张,一个十一岁,一个十三岁,从岭南“逃回了”洛阳四周。当时杨汪已经升任殿中侍御史,并且改名叫杨万顷。就在杨万顷纵马奔驰之际,被张、张二人埋伏的“绊马索”绊倒,杨万顷堕马,身受重伤。

“听有蛮人说,陈篡仁已经从贼。但是,此事干系严峻,在没有切当的证据之前,下官不敢妄言。”

最后,张审肃因谋反之罪被抄家灭族,只要两个孩子尚小,被放逐岭南道。

本质上,这又一个“徐元庆案”,当即引发了朝野震惊。

俄然,崔耕道:“提及戎州来,本官想起一首诗:江水通三峡,州城控百蛮。沙昏行旅倦,边静禁军闲。汉虏更成市,罗纨靳不还。投毡捡紧密,换马瘦孱颜。兀兀头垂髻,团团耳带环。夷声不成会,争利苦间关……想必牛刺史能攒下四十万贯的财帛,是因为和蛮人做买卖吧?”

当时天下的大多数人,也都是这么想的。

这个措置就太混账了,人家老爹被冤枉死了,还不准人家报仇?哦,你的法律在杨万顷被复仇的时候阐扬感化了。那张审肃被冤枉,屈打成招的时候,律法又在哪呢?

但是,陈篡仁却挟恨在心,向朝廷诬告张审肃“冒战级、私佣兵”,企图不轨。朝廷晓得后,派监察御史杨汪前去调查。

崔耕对张审肃这事儿,还真没啥不信的,因为汗青上确有记录。

终究,李隆基下旨处决了张、张二人。

当时,张审肃部下有一个部将叫陈篡仁,贪污军饷,被抓了个正着。

躲在暗处之人的小算盘也很好猜。

崔耕本来当然不晓得,帮张、张从岭南道逃返来的幕后之人是谁。现在看来,很能够就是牛仙客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