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现在是勉强支用,但时候久了,就支撑不住了吧?谁晓得这仗要打多久?更何况……”李隆基眉毛一挑,道:“若岭南王崔耕再趁火打劫,朝廷可还能凑出充足的平叛雄师和军饷粮食吗?”
群臣们舌辩滚滚,李隆基面色阴沉似水,眼神浮泛地望向殿门,仿佛神游物外。
当然了,对目前这类状况最忧心之人不是崔耕,而是李隆基。
崔日用斩钉截铁隧道:“微臣还是那句话,令薛讷戴罪建功,安定契丹之乱。”
李隆基持续道:“另有,朕即位以后,四夷当然蠢蠢欲动,但各州府官吏就一片忠心了?不见得吧。若朕短时候内稳不住局势,恐怕他们就要起让太上皇复位的心机了。内忧内乱之下,朕如何能坐稳这大唐天子之位?以是……”
但是,这曲览真是又坏又蠢,他不但对崔耕的提示毫不在乎,并且在这封公文里,直斥崔耕为乱臣贼子,把崔耕的祖宗八辈都骂了十八遍。至于谩骂崔耕不得好死,断子绝孙之类的话,更是再所多有。
姚崇道:“崔耕一贯珍惜羽毛,想必不会做出如此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陛下不成啊!”群臣纷繁跪倒在地,苦苦劝谏。
但是,汗青上的李隆基,通过唐隆、天赋两场政变,夺了天下,即位以后事事顺利,就算薛讷有了小小的契丹之败,也尽能够包涵。可现在的李隆基,焦头烂额,兵力捉襟见肘,却不会给薛讷再次证明本身的机遇了。
没错,因为当初预言准了薛讷的契丹之败,崔日用现在已经升为大唐宰相。
这一日早朝,大明宫,紫宸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