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开门红[第1页/共4页]

“另有铁路!”

统统奏折。一概一式两份。一用黄折——送母后皇太后御览;一用白折,送轩亲王阅看。如果轩亲王下了直,白的那份,不经外奏事处,直接送朝内北小街;如果轩亲王在直,就像明天如许,则送外奏事处,再由外奏事处罚送军机处和内奏事处——此中的黄折子。由内奏事处送达御前。

就是说,非论甚么奏折,轩亲王的“阅看”,都比母后皇太后的“御览”,要早一步。

“星叔方才‘硝烟未散’一说”,他微浅笑道,“和实际景象,略有出入——乌鲁木齐竟是不战而下,一枪未放!仗打得狠的,是在之前的古牧地。叛匪在古牧地被砸得粉碎,志气尽消,以后,我军稍稍推上一把,乌鲁木齐的叛匪,便闻风丧胆,弃城而逃了——诸公请传看吧。”

冥冥当中,呼应如此,第二天,“勋臣”那边儿就有动静了。

“白匣子替我拿进屋子去,黄匣子——从速送内奏事处吧。”

“博川,”关卓凡说道,“请说。”

当然,也不能让你们叫“威武尔”。

“该族士绅,很有以‘缠族’之名,未足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乃上书朝廷,请易之以‘威武尔’。我皇上、皇太后如天之仁,拊循万姓,俯洽下情,惟遍稽史册及省志诸书,录该族事迹者,仅见‘畏兀儿’,并无‘威武尔’,当系音近误译展转之讹。”

“乌垣”是乌鲁木齐的别称。

这就是所谓的“黄白折”轨制了。

“自此以往,该族即称为‘维吾尔族’,简称为‘维族’。其前讹为‘威武尔’者一概改正,以免贻误。钦此!”

曾国藩进文华殿大学士,瑞常进文渊阁大学士,李鸿章进体仁阁大学士,文祥进协办大学士,一日以内,五道上谕次第明发。

这道上谕,在很多方面,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另有,当局的正式文告中,第一次呈现了“爱国”这个字眼。

“维吾尔族”正式得名,并且是一个“嘉名”,较之“缠回”,天壤之别,对收拢民气,崩溃叛匪,起到了非常首要的感化。

新疆的土回,和陕甘的土回,实在并不是一个种族,前者出于突厥一系,后者出于阿拉伯一系。不过,中原的人们,分不大清楚这个,以其信奉****,亦称其为“回人”。为区隔于陕回、甘回,乃称新疆的****为“缠回”。这是因为,彼时的新疆回人,男性多戴以白布缠绕的帽子——“色兰”。

“是,是,谨遵王爷训谕。”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