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 痛驳?[第3页/共4页]

比方,文宗宾天以后,顾命八大臣襄赞政务,慈禧暗中教唆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上折请行“两宫垂帘”,阿谁折子,就被慈禧“留中”了。

……

不过,不附和能够“留中”,“留中”却并不必然代表不附和。如果“上头”固然附和折子里的观点,但以为目前的前提不敷成熟,折子里的发起,临时还做不来,也会“留中”。这类环境下,对上折子的人来讲,“留中”也算是一种庇护。

“这个…确切不成能!肃顺、端华两兄弟,刚被杀掉没几年呢!”

“嗯,就是说,这份家业,与其叫‘外人’拿了去,还不如叫自家的女儿秉承呢!——自家的女儿做了天子,我们还是雷打不动的‘近支’啊!”

“真要从远支里边儿,选了嗣天子出来,过了些年初,弄得不好,人家那一支,就成了‘近支’,你这本来的‘近支’,反倒成了‘远支’了!”

“唉,也是没有体例,仁、宣一系,选不出嗣天子了,这个,礼有经,亦有权嘛……”

据此逻辑,宝廷“为文宗显天子血嗣未绝仰祈睿鉴事”一折若“交议”,几近就意味着,“上头”成心立荣安公主为帝了!

肃顺等八大臣,毫不肯叫董元醇的折子“淹”了,必然要两宫下旨“痛驳”。君臣之间,话愈说愈拧,慈禧意气起来,竟然直接在董元醇的奏折上用印——准奏!

宝廷“为文宗显天子血嗣未绝仰祈睿鉴事”一折的详细内容,从常宁、昌祺、荣祥三个“黄带子”的口中、笔下,传了出去,一传十,十传百,紫禁城里,还没有传出来甚么进一步的动静,外头满天下已经是沸反盈天了。

阿谁时候,顾命八大臣大权在握,“两宫垂帘”是绝对做不来的,慈禧本身亦心知肚明,董元醇的折子,真正企图,不在垂帘,而在折子中的一句“于亲王中简派一二人,令其同心辅弼统统事件”。

“安老七,你别老是这么不着调了!老德,你的意义,是说往美利坚派‘女留门生’,跟宝廷请立荣安公主为帝,这两件事,有甚么……关联是吧?”

“这……我哪儿晓得啊?”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