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中国的水兵,倒不是师法美军,而是师法英军,但是,插手受阅的军队,应当都是陆军,没有水兵――
微微一顿,令旗向下,猛力一挥。
“套管式刺刀”看上去仿佛没有甚么多少技术含量,实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发明,要晓得,在此之前,所谓“刺刀”,但是直接插在枪管里的呢――就是一支两边开刃的锋芒,以一支长长的锥形木柄,插入枪口,谓之“插塞式刺刀”。
彼时欧洲各国军队之步操,行“正步”者,唯普鲁士一家耳。
腓特烈王储和卡尔亲王,都动容了!
这一小队军士,一共十五人,在阔大的校场内,在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五名受阅同袍的庞大背景下,本来无足轻重,但是,大校场虽大,人数虽多,但除了这一十五名军士,余者别无行动,不发一声,因而,他们每一步踏地的声音,皆清清楚楚,前一步、后一步的间隔,又不差分毫,同时,还伴随模糊的反响,因而,这一小小的一支步队,便模糊然有千军万马之威了!
同时,脚尖绷直,腿高高抬起,超越了膝盖的位置,然后用力踏下――全部过程,整条腿,伸得笔挺,大腿至脚尖,不稍曲折。
客人们都是心头一跳,腓特烈王储、卡尔亲王两位,更是欣喜莫名:这不是“正步”吗?
这一小队军士所持步枪上的刺刀,毫无疑问,是“军刀式刺刀”,不过,法国人的“夏赛波步枪”刺刀,长达二十英寸,并且有必然的弧度――便于做军刀时劈砍之用,但是,中国人的刺刀,较着更短一些,并且,没有弧度。
这么小小的一下子,便直有六合反响之威!
莫非,中国人的步枪,不需求通条了吗?
不过,迄今为止,真正开端大范围换装这类刺刀的,欧洲诸国,只要法国一家。
如此顺次起步,每一步,皆为“正步”。
腓特烈王储、卡尔亲王多么眼力?这一小队军士的“正步”的水准,实不在普鲁士近卫军仪仗队之下,绝非三几个月工夫便能够练的出来,非经年累月不能为的――怪了!
紧接着,传来皮靴砸地的声音――听上去不过一人一靴,但一入耳便觉有异,普鲁士人不由齐刷刷向右――即向东――声音传来的方向扭过甚去。
好了,说了这么大一篇儿,该转回到两位普鲁士甲士的讶异上了。
这类刺刀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安装、拆卸,都非常便利;第二,装了上去是刺刀,拆了下来是军刀,可谓“一刀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