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姐姐姐姐,你好我好,一双两好[第1页/共4页]

“东边儿”也就罢了,“西边儿”那位,以其脾气和本领,裁抑犹恐不敷,你还……咳咳,那不是……“资敌”吗?

特别是宫眷,出宫一次,非常不易,一年当中,不计夏季两宫皇太后回銮紫禁城的辰光,宫眷们能够替两宫皇太后请个3、五次的安,就很不错了。

这是一个很奇特的做法,两宫皇太后既然已经“撤帘”,就不能再过问政事,当局便没有任务、也不该该再向两宫皇太后汇报事情,既如此,辅政王弄一个“舆闻简报”的花腔出来,所为者何呢?

关卓凡做主定规,每月两次,凡初1、凡十五,将畴昔半月的“舆闻”――上至国度大政,下至坊间秘闻,条分缕析,择其要者,做一份“简报”,呈送颐和园的两位皇太后御览。

另有,这个“舆闻简报”,貌似上至国度大政,下至坊间秘闻,“包括无遗”,究竟上,半个月时候内,偌大一个国度,不晓得产生了多少大大小小的事情,真正“包括无遗”是不成能的,必然要颠末精挑细选――所谓“条分缕析,择其要者”――才气够“见报”。

别的,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增加两宫皇太后对“舆闻”的体味,便是增加她二位对“舆闻”的发言权,咳咳,说的不好听点儿,这是――

此即曹毓瑛说的,“王爷既然去‘自寻’这个‘烦恼’了,这个‘烦恼’,应当就不会来‘自寻’王爷了。”

至于住在紫禁城之时定规的“晨昏定省”,天然是完整欠奉了。

就是说,这个“舆闻简报”,既是关卓凡“不敢壅于上闻”,更是他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手腕,影响两宫皇太后“天下观”、“代价观”、“品德观”。

成果就是,能够“见报”的“舆闻”,都是关卓凡想叫两宫皇太后晓得的“舆闻”――起码,叫两宫皇太后晓得了,不会有甚么太大的“毒副感化”;不想叫两宫皇太后晓得的,底子就不会“见报”。

要晓得,王公家属和寺人是皇太后获得外界信息的最首要的两个渠道,如此一来,时候一长,落寞乃至“壅蔽”的感受,就会出来了。

如是,难道你好我好、一双两好?

这个女人,是一个天生的政治植物,既然已经尝过了绝对权力的甘饴,那么,就如同已晓得血肉为何滋味的猛兽永久不成能改回茹素一样,对于慈禧来讲,那种一笑能够令万人喜、一怒能够令万人悲的满足感,必刻骨铭心,再没有任何“对价”能够真正将之替代,将之从她的内心深处消灭――颐和园也不成以。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