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 辅政王的矫矫不群[第1页/共4页]

“黄梨洲有一段话,”关卓凡安静的说道,“传播甚广――‘逮夫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惊,此万历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功垂成而物败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此屈原以是呵笔而问天也!’”

“阿谁时候,派到南边儿去仕进,是被目为自投虎口的,比方,广西巡抚王一品,回京述职以后,死活不肯回任,一来二去的,朝廷也烦了,也不要他回任了――直接送他上绞架了。”

“是!”赵景贤说道,“史可法、何腾蛟之流,到底还算廉洁勤慎,勉强能够占一个‘贤’字,尤不能免‘以邻为壑,视友如仇’之讥,其他‘愚’如马士英、阮大铖者,就更不必说了!”

“衡州之役过后,敬谨亲王既然就义,所谓‘老成老将’,就只剩下郑亲王一人了。”

顿了一顿,“抱愧,我把话头扯远了――”

赵景贤不由满脸惊诧。

顿了顿,“阎丽亨当然斑斑大才,不过,很可惜,江阴处所太小了!他又早早成仁,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亦无从发挥,也即……无从证了然。”

“竹兄,”关卓凡说道,“我说的‘贤’,不是指史可法、何腾蛟。”

“竹兄,你晓不晓得,明季人物,我最佩服的,是哪一名呢?”

微微一顿,“我佩服他的,天然不是这些。”

“王爷,”赵景贤下认识的舔了一下本身的嘴唇,“孙可望妒贤嫉能,逼走李定国,说他‘内斗’,一点儿不差,不过,说他‘贤’……呃,且明季人物当中,竟为王爷所最佩服者,我――”

关卓凡晓得赵景贤想甚么,微微点头,“不是阎丽亨――”

“以上这几位,算是第一流的,第二流的嘛――”

关卓凡点了点头,“是啊,人事、国事,本就是一体的!”

“但是,彼时,郑亲王老病缠身,打前一年――也即顺治八年起,便已退居藩邸荣养了――”

好家伙,王爷真恰是能够“洞见民气”的!

“定南王麾下,都是由北而南、打遍了大半其中国的、百死余生的悍卒;敬谨亲王统帅的,更是真正的满洲八旗精锐!”

“我祭阎丽亨时说的‘非论贤愚’之‘贤’,”关卓凡持续说道,“第一个指的,就是孙可望。”

“早在顺治三年,衍禧郡王罗洛浑顺、饶余郡王阿巴泰,前后病殁。”

“当然,”关卓凡说道,“孙可望器小易盈,私心自用,并不是真正能成大事的人;时令甚么的,就更加不必说了――众叛亲离、走投无路以后,降顺了本朝了嘛!”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