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章 大恩大报[第1页/共4页]

唐景崧的话,说的仿佛挺坦诚的:

“当然,当然!含翁善于戎事,说的很有事理!但是——含翁,我只是一个四品京堂,这个仗,如何打,甚么时候打,还是要看‘上头’的意义!这个,哎,我们就耐着性子,再等一等吧!”

顿了顿,“以是,含翁你问我‘进止’甚么的——实话实说,我也不晓得。”

张庭桂的这个建议,引发了非常热烈的会商。

不管咋说,大伙儿都盼着“大报坛”早日完工——这意味着,富夷已被“摈除落海”,南圻已经“重归王化”。

脑筋中昏昏沉沉,心头不晓得为甚么“怦怦”的跳个不止——并不但仅是因为“升龙失守”的坏动静。

“陛下,”杨义轻声说道,“还是出来歇着吧……”

建坛的大原则,既然已肯定了,接下来,就要如张庭桂之言,动手“相干的筹办”了,而这个“筹办”,除了设想以外,最首要的,就是一个字——“钱”。

因而,根基上就没有人再反对建“大报坛”了。

顿一顿,“唉!谁想获得呢?谁想的到呢?唉!”

这算如何回事儿?!

两位重臣都是面色凝重,张庭桂的模样,更可算是“愁眉苦脸”了。

因而,就有人便嘲笑张庭桂,说他建这个“大报坛”,不止于“借花献佛”,的确是“借经献佛”了。

“升龙的事情,”嗣德王慢吞吞的,“都晓得了吧?”

不管叫不叫“大报坛”,这个坛,都要充足的大,朝鲜的“大报坛”,规制比社稷坛还要高,我们不能输给朝鲜人呐!不然的话,这个坛,在清国那儿,就没有那么值钱了。

但是,等来等去,他之前预言的“背工”,始终没有比及。

就是阮知方这类既“知兵”、也“慎重”的,亦以为,彼时法国在南圻和西贡的兵力有限,救兵又非朝夕可集,如果“乘胜追击”,是“大有可为”的。

但是,这个钱,从那里来?

“呃,陛下,您还没有进早膳呢……”

“你别动来动去的了!——看的我头都晕了!”

特别是据他的察看,“升龙一役,清国摆设,周到精美,令人赞叹,绝非仓促可就”,是以,必然是“留有背工”的,“兵锋并不会及升龙而止”。

阮知方不得方法,固然不免绝望,不过,想着“督办桂、越军务”的,是辅政王麾下的三员亲信大将,申明“上头”对于越南的事情,还是很看重的,因而,就满怀信心的“再等一等”。

想“值钱”,就很多费钱。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