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石岛较之熨斗岛,面积更小,不过,却更靠近闽江入海口当中心,位置更加首要,是以,川石岛炮台为主炮台,一身而兼对海防备和扼控“五虎门”之二责;而熨斗岛上的副炮台,则共同川石岛上的主炮台,对“五虎山”地点的川石、熨斗二水道,构成交叉火力,不留射击死角。
川石、熨斗二岛以后,是面积更大的琅岐岛——几近将全部闽江口塞满了。
好,我们持续上溯。
这个岛,本地人曰“青州”,西欧人称为“宝塔岛”,岛上的这座气度的宝塔,就是福州港的标记——罗星塔,西欧人多称之为“中国塔”。
良可叹也!
“五虎山”将本就没有多宽的水道上再一分为二,南曰川石水道,北曰熨斗水道。
“青州”——“宝塔岛”和马江北岸,隔一条叫做“君竹港”的河汊,一过河汊,就是马尾——福州船政之地点地了。
便是说,川石岛炮台,不但要卖力御敌于“五虎门”外,还要庇护对连通台湾相称首要的川石电报站。
好,让我们来看一看,闽江口至马尾的这相称首要的八十里水路,何故为关卓凡目为“天险”?且“层层相连,环环相扣”?
关卓凡南下“观察防务”,在杭州大祭宋岳鄂武穆王,厥后的一站,即为福州马尾。
原时空,一八八四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淹没于马尾江面的那支舰队的旗舰,即号“扬武”。
“扬武”的舰名,乃下水之时,尚爵郡王的辅政王亲拟,这两个字,固然雄浑,不过,也只好算中规中矩,似不如“冠军”、“射声”之“有来源”——没有人想获得,“扬武”二字,实在大有来源,只是,这个“来源”,来自另一个时空。
而“闽江防”之所恃,摆在第一名的,还不是岸炮群火力之强大,而是闽江口至马尾的两岸夹江的天险。
记性好的书友,该记得因为基隆产煤,“上头”对基隆厅的关怀,异乎平常:不但在淡水、基隆之间,修了一条电报线路——这是台湾岛上的第一条电报线路;并且,更在淡水和海峡劈面的福州之间,修了一条海底电缆,全长约一百一十七海里。
江水转折之处,靠近北岸的处所,呈现了一座岛屿,其上,一座七层宝塔,傲然鹄立。
详情见本书第十二卷《兵戈戚杨》第一百八十章《基地昌隆,虎跃龙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