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长门、金牌天险,马江江面,豁然开阔,一起溯至闽安,江面再次收窄,此曰“闽安江峡”,险要之处,虽不比“双龟锁口”,但是,最窄之处,不敷五百米,亦是绝佳的设防之所。
江口南、北两侧,各建有一炮台群,北——大陆上的,曰“长门”;南,琅岐岛上的,曰“金牌”,构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双鬼打门”之势。
川石岛和熨斗岛上,建有一主一副两座炮台。
由闽江入海口上溯八十余里,方至福州船政地点的马尾;而由马尾至福州,另有近六十里的水路。别的,闽江一过马尾,水位突然变浅,二千吨以上船只,底子没法飞行,因而,马尾便成了上溯福州贸易的船舶的碇泊地,成为福州港之地点。
过“五虎门”,即逢“双龟锁口”之险——江中呈现两座相隔不远的礁盘,形似双龟,故曰“双龟锁口”。
罗星塔四周水域,即为来访福州的各国商船的碇泊地;罗星塔的对岸——南岸,就是闽海关。
川石岛较之熨斗岛,面积更小,不过,却更靠近闽江入海口当中心,位置更加首要,是以,川石岛炮台为主炮台,一身而兼对海防备和扼控“五虎门”之二责;而熨斗岛上的副炮台,则共同川石岛上的主炮台,对“五虎山”地点的川石、熨斗二水道,构成交叉火力,不留射击死角。
*
过“闽安江峡”,持续上溯,能够看到,一块庞大的山石,如同巨足,从马江南岸伸入江中,此曰“金刚腿”。
过了马尾,如琅岐岛分闽江为马江和梅花江,马江亦被南台岛一分为二,南支由永春、德化而来,称为乌龙江,水浅不能行驶大船;北支会聚政和、古田而来的江水,为马江支流,由此上溯,可达省会福州。
战时,如果法国人真的打到了这一段江面,提早将水寨里的几十个旗兵撤退就好了,不然,就成人家的炮靶子了。
这是中国第一条“越洋”电报线路,其福州一端的接入点,就在川石岛。
川石、熨斗二岛以后,是面积更大的琅岐岛——几近将全部闽江口塞满了。
此天险也!
此乃闽江口的第一道天险。
大屿岛虽带一个“大”字、一个“岛”字,面积实在很小,不过一个小小的沙洲,没有任何腾挪的余地,也就没有甚么设防的代价;而出于“政治考虑”,“闽江防”并没有裁撤这个小小的圆山川寨。
因为琅岐岛的大块头,即将入海的闽江,究竟上被迫分红了南、北两条支流,南支曰梅花江,名字虽美,却没有甚么大用——水深很浅,吨位略大些的船,便没法上溯;北支即马江,为闽江入海之主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