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海战之三十三:上有炼狱,下有地狱[第1页/共3页]

那么,就拿“巴斯瓦尔号”前右舷炮没体例了吗?

对,中桅桅盘上的加特林构造枪也开仗了!

在两门“水兵版”加特林构造枪的合力打击下,不到一分钟,“巴斯瓦尔号”的前右舷炮炮位,便完整重蹈了舰艏炮炮位的复辙,炮长以下,统统炮手,无一幸存。

“射声号”的中桅桅盘,距“巴斯瓦尔号”的前右舷炮,间隔稍远,但就角度来讲,完完整满是“居高临下”,对于“射声号”中桅桅盘上射来的弹雨,“巴斯瓦尔号”的前右舷炮炮位,几近完完整全,无遮无挡。

大口径枪弹穿“窗”而入,一个猫着腰的炮手的头颅倏然不见了,另一个单膝跪地的炮手的胸膛蓦地炸开了,血雾散去以后,前者的身躯摇摇摆晃――兀自未倒;后者的上身则呈现了一个可骇的、直径近半尺的大洞――透过这个大洞,能够清楚看到船面另一侧的前左舷炮。

当然不是。

舷墙当然充足的厚,可并非无隙可乘,这个“隙”,就是“炮窗”,即火炮的射击口;而“射声”、“巴斯瓦尔”二舰的间隔实在太近了,“射声号”的加特林构造枪弓手,轻而易举就锁定了“巴斯瓦尔号”前右舷炮的“炮窗”。

作为一只三等巡洋舰,“巴斯瓦尔号”的舷墙的厚度,不但远太小型木船船壳,也远远超越了本身的舵房壁;而“水兵版”加特林构造枪的枪弹,口径再大,到底还没到“炮弹”的程度,一时之间,并不能打穿“巴斯瓦尔号”的舷墙。

加特林构造枪的毛病率,一向是一桩颇叫人头疼的事情,并一向未获得很好的处理,卡壳、漏气,家常便饭;炸膛等严峻变乱的概率,也比浅显步枪为高――当然,作为一种初初列装的新锐兵器,毛病率高一点,也不是不能接管,题目是――你特么别在介么关头的时候掉链子啊!

远远看去,“巴斯瓦尔号”就像是一只庞大的、熊熊燃烧的火盆,在海面上缓缓漂泊。

跟着“射声号”的缓缓挪动,后桅桅盘上的、以及右舷的另两门加特林构造枪,前后插手了对“巴斯瓦尔号”的射击;而前桅桅盘上的那一门,也终究解除了毛病,再一次呼啸起来。

不过,“射声号”的干舷,虽较“巴斯瓦尔号”为高,可这个“落差”,到底是有限的,对于“射声号”右舷飞来的大口径枪弹,“巴斯瓦尔号”前右舷炮的炮手,只要猫下腰,舷墙便可为其供应掩蔽。

“射声号”前桅桅盘的加特林构造枪弓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内心说:娘的!老子咋忘了老子另有一堆小火伴儿?――急得老子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