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是以行动回应!
黄玉敬是宫里资格最老、衔级最高的寺人,非论哪一个“主位”,对他都是很客气的。
究竟上,银锁不是在吹牛,这个小姑凉,在驻防紫禁城的轩军中,真的具有很高的“人气”。
幸亏,黄玉敬说话的时候,照端方垂着眼,应当没有发明“贵太妃”的“失态”。
银锁还是搬了一个小马扎过来——寺人衔级再高,也是主子,不成以和妃嫔“平起平坐”,就算“赐坐”,也只能坐在马扎一类的物事上。
“王爷……回宫了?”
顿一顿,“再者说了,他出宫,天然是去‘关大营’,方才打了大败仗,嘉奖有功,抚恤伤亡,说不定,还要安插‘乘胜追击’甚么的,多少大事要办?这个时候,我们抢在里头,插一杠子,太不识眉眼凹凸了!”
直起家来,“文渊阁这儿,笔墨纸砚都是现成的,要不,这个信,您现在就写?王爷许还在军机处,您现在写,说不定,赶得及在他出宫前就送到他手里呢!”
“贵太妃太客气了!主子这副草料,如何当得起呢?可折杀主子了!就两句话,说过了,主子就得归去了,可不敢多打搅!”
*
“他没说,就说请见。”
要“大妆”吗?
所谓“老爷”,是指婉贵妃本身的父亲,即做过左都御史的奎照。
银锁的脾气,属于天生“自来熟”一起,加上形状靓丽,若她故意拉干系、套友情,则几近没有人会不对她留有杰出的印象,而紫禁城虽大,她“拉干系、套友情”之首选工具,不是妃嫔、宫女、寺人,也不是外务府大小官员,而是驻防的轩军官兵。
第一,没想到那封信如此之快就到了他的手上;第二,更加没想到——他竟如此之快就做出了回应!
“给都给了,你还啰嗦个甚么劲儿啊?”
“信,”婉贵妃说道,“要等他出宫以后再送;另有,文渊阁也不是合适写这个信的处所——这个信,当然还是回景仁宫写。”
另有,黄玉敬那几句话,应当很多都是“他”的原话——“移玉”、“扫榻以待”这些词儿,一个没读过甚么书的寺人,应当是说不出来的。
传午膳之前,银锁便将信送了出去——送给轩军之何人、何人又将如何转致辅政王之座前,婉贵妃并未过问。
话没说完,婉贵妃回过甚,瞪了她一眼,银锁自知不当,从速将背面的话咽了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