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客们见状也就都明白过来,面前这手持钢刀满面喜色的年青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批示使。
如此一来,内部到处民变,内奸来时军队又有力抵抗,国朝才堕入内忧内乱当中。
可他只是一介锦衣卫批示使,看着威风,能做的事却很有限。
辟谣的人缩头不出,他总不能无凭无据便信手抓人刑讯,那样只会留给对方更多把柄去编排;传谣的人数以万计,他也不能把说闲话的百姓都抓来杀个洁净。
除了在朝堂上夸夸其谈、吵嘴斗口以外,他们还因职员多出身于江南,就挖空心机为故乡一带谋取福利,不竭为那些富庶地带减租减税,却把重税分摊到相对贫弱的北方诸省,惹得其地民不聊生,流寇四起。
他这个批示使,又能如何窜改近况呢……
但是随便听听官方的传闻就晓得,那些人公开反击是不敢了,却仍贼心不死,暗中拆台,大肆诽谤着何智恒一系的名声。
被徐显炀信手扔到炕上,杨蓁摔得浑身酸痛,也终究醒了,龇牙咧嘴地爬起家来看看四周。
别的他们还协同各地边将大肆贪污粮饷,导致国库日渐空虚,军队却因耐久欠饷而几次叛变。
幸亏当明天子明辨是非,看出这群蛀虫为害甚深,就拔擢了亲信何智恒上位,操纵何公公出面采集被泾阳党压抑的朝臣,对泾阳党大力反击清除。
几年下来,泾阳首级们死的死,致仕的致仕,余者也都收敛锋芒,再不敢窜上跳下,时至本日,对泾阳党的打击终究告一段落。
不远处一桌酒客的群情声清楚入耳:“……晓得耿德昌耿大人到底因何而死的么?奉告你们吧,是何智恒那阉贼漫天要价,要耿大人出四万两银子才肯替他脱罪,成果见耿大人拿不出恁多,就恼羞成怒杀人泄愤罢了。要说这阉贼,就是爱财……”
到时候不但他们死无葬身之地,比及泾阳党重掌朝纲,持续为祸,全部国朝都要毁在他们手里了,又有谁能落得着好?
杨蓁将牌面转向昏黄的灯光,见上面刻着几排字:“凡遇直宿者,悬带此牌,出皇城四门不消――禁卫”
国朝的文官们自来就有热中内斗的民风,近几十年来更是愈演愈烈,真正的国度大事无人体贴,为官者的精力全都集合在如何拉帮结派、争权夺势之上。
并且,他又怎会是“禁卫”呢……
这会子恰是城里酒楼最为热烈的时段,大堂里座无虚席,酒客们推杯换盏,划拳行令,声音一片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