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愿书万本诵万遍,吵嘴流沫右手胝。传之七十有二代,觉得封禅玉检明堂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李颀(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唐朝人。少年时曾居住河南登封,唐朝墨客。开元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去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李颀善于七言歌行,诗以边塞题材为主,气势豪宕,慷慨悲惨,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
编削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文成破体书在纸,凌晨再拜铺丹墀。
弟子韩幹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韩愈是唐朝古文活动的倡导者,被先人尊为“唐宋八大师”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先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师”。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2]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实际,对先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李白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一声已植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豪杰盘据虽已矣,文采风骚今尚存。
庙令白叟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李颀
陈子昂(约659—约700),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字伯玉。唐朝墨客,初唐诗文改革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代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获得武则天正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连累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参军边塞,对边防很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籍,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教唆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毒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寄意深远,苍劲有力。此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