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召对中,崇祯是很朴拙的,袁崇焕是很不朴拙的,因为当时的辽东局势已成定论,后金连衙门都修起来了,能够守住就算不错,你看崇祯兄才刚二十,又不懂停业,就乱来他,是很不刻薄的。

袁崇焕例外。

袁部长较着没缓过劲儿来,在家待了几个月,啥事都没干,却又等来了第二道任职令。

要当巡抚,起码混到都察院佥都御史(四品正厅级)或是六部侍郎(副部级),才有资格。

最后是言官,我在外兵戈,言官唧唧喳喳不免,不要让他们烦我。

而要当巡抚、总督、督师的前提,也是分歧的。

至此,袁崇焕人也有了,钱也有了,蓟辽以内,已无人可与对抗。

想当年,范仲淹同道在宋朝艰苦斗争,抗击西夏,如在天有灵,估计是要改家谱的。不过自古以来,爷爷是豪杰,孙子哭着喊着偏要当汉奸的,实在太多,当代有当代的汉奸,当代有当代的汉奸,此所谓汉奸长长远,遗臭永传播。

“臣选此三人,愿与此三人共始终,若到期无果,愿杀此三人,然后主动请死。”

近十年来,历任蓟辽总督,不管是袁应泰、熊廷弼、王化贞,都没有管过他,也管不了他。

崇祯又同意了。

吃惊的不是起复,而是职务。

总而言之,他很暖和。

但脑袋复苏的人还是有的,比如兵科给事中许誉卿。

崇祯是一个很有设法的人,很想有番作为,但当他真正站在权力的颠峰时,却没有看到风景,只要一片废墟。

很快,在两人的帮忙下,袁崇焕找到了参与兵变的其他十几个乱党,对这些人,就没有题目,也没有政策了,全数杀头。

袁崇焕直接找到崇祯,开口就要八十万。

这是一次非常首要的召见,史称“平台召对”。

我曾翻阅过明朝户部记录,诧异地发明,明朝的财务轨制是非常独特的,因为几近统统的处所当局,竟然都没有行政拨款。也就是说,处所办公经费,除长幼边穷地区外,朝廷是不管的,本身去挣,挣很多就多花,挣得少就少花,挣不到就滚蛋。

在紫禁城里的平台,怀着神驰和但愿,天子陛下第一次见到了袁崇焕。

然后袁崇焕又说,登州、莱州两地(归他管)干脆也不要巡抚了,都撤了吧。

领头的没有了,天然就不闹了,接下来的,是究查带领任务。

他立即小声(怕中间人闻声)地对袁崇焕说:

无需暴力,无需殛毙,因为暖和,才是最高层次的暴力。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