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诏宣读以后,朝臣们也不觉有甚么不测,景王即位实在已是再较着不过之事,只是太被废的过分俄然。不免令人有仓促之感罢了。
但李玄谨倒是不觉得然,实在倒是感觉废太李玄持便是岁即位,和朝臣打仗的太多。权势便盘根错节。虽是多有助力,但也多掣肘。做事便畏首畏尾,虽有宽和之名,但多数倒是被这些干系名声所累。
“陛下,五王那边……”
不过陛下一向属理兵部,兵部尚书之职一向缺着,值此之时,应尽快补之,另有三司使一职自曾度失落也无人任之,司务混乱,与国事无益,不如也一并而决。
意态闲的微微一笑,“五哥镇守潼关,父皇驾崩,朕没有瞒他,不叫他返来也不是忌讳甚么,只是金人哨骑已现于潼关四周,大战就在面前,这个杨卿是最清楚不过的了,临阵换帅,军心必散,以是便以夺情措置了,便是如此,朕也怕逢我国丧,潼关戍甲士心不稳呢,以是这个重担还得五哥担着。
特别……特别是户部,账目混合,职员庞杂,现在又是群龙无首,臣谏陛下诏专人察查,此当务之急,不成不慎,不然外事堪忧啊。”
你们先议议,看是不是从西军再抽调些兵马往潼关援应,兵部户部那边你们也得盯紧了,粮草军需都不能有半点完善,金人辱我太过,长安喋血,视我大秦如无物,遭遇父皇身不适,这事便放了下来,现在竟然又起兵犯边,这一仗不但要打,还要打的金人再不敢正视我大秦为止,你们觉得呢?”
但静下心来一想,杨感所说又有事理,攘外必先安内,此时外务另有很多需求措手的事情,兵事上看来真要等上一等了。
李全寿本年才刚十岁,是非不分之下,不免遭人操纵,摆布,他本身本年才三十岁,合法丁壮,身矫健,却不须在嗣上顾忌甚么的。
但天驾崩,再加上太谋逆事败,其另有羽林卫内哄,伤亡甚众,羽林右卫批示使宋胜以及副都批示使郑世武更是身首异处,国朝政局仿佛从没有本日般来的震惊和混乱。
景王李玄谨并没有当即接诏即位,而是在正德天子陵前守孝三日,这才在杨感为首的朝臣再三敦请之下接诏。
“哀兵必胜……”李玄谨也不等他说完,直接一句堵了归去,“再有父皇在时一向盛赞五哥有将帅之才,父皇现在固然已经不在了,但五哥的才气朕还是要倚重地,有他统帅雄师,朕是放心的,此事就这么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