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吟诗之人是个清癯的丰年人,虽说落魄当中,形象非常不堪,但一脸的文气,长相也可谓漂亮,只是现在吃了很多苦头之下,神采暗淡,眸光凄惶,若不是身边这个丑恶的家伙常常刺他几句,吟诗结束,必然是泪流满面的成果了,但听身边之人骂他,倒是将眼睛一瞪。
倒是他身边一个一样落拓之极,厚厚的嘴唇,塌着鼻子。大大的眼睛上面两撮又黑又重的短眉,刃的让人不忍目睹的家伙嗤笑了一声。
不过直惠邻近汉水。也没再产生甚么变故,过了汉水,便是金州地界,大秦在这里运营数十年,可不是那些山贼匪类能够等闲肇事的地点,世人都不由常出了一口气,不过谁也欢畅不起来,这一趟差事半途短命。虽说剑门失守在前,但他们这么做也和有辱国体沾了些边儿的,归去以后,两位钦差定然要吃些挂落的了,他们这些随行之人也好不到那里去。
本来这些人逃出剑门时便极其惶恐仓促,再加上在山林中熬了十余日,一个个“蓬头垢面。连兵器都扔了个洁净,谁也看不出他们的来源的,赵石一行人一心赶路,碰到这等来源不明之人1也不再像来时普通细心鉴别,只是放了了事,如果有人诚恳跟踪他们,他们确切也不成能埋没住行迹的。只是要留意别被大队人马突袭便也罢了。
说到底,这些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利州人,对于利州地形非常熟谙,走起山间巷子来也不愁迷路,因而一群人逃出剑门以后。便即朝着西县方向而去,至于这场仗是秦军能赢,还是蜀人得胜1他们真是不想再掺杂了,只想着回到故乡,当个诚恳本分的百姓便罢的,至于带上他们两个,不过是领头的刘昌晓得这两人都是大人物来的,如果一旦又被人抓住,也好有个由头能留条活命下来,说句刺耳的话,这两小我就是他们的护身符罢了。
他此人是个倔强脾气,想到便做,不亲目睹到理国公赵方他倒是不肯信赖这传言是真的,因而连夜出发,赶往剑门,因而乎,这投火的飞蛾在秦军探骑面前被逮了个正着,不过幸亏,此时赵方随于秦军军中,将他的性命保了下来。
李凤景就不必说了。诗词文章上乃是蜀中大师,据称乃柳三变下第一人,虽说有些夸大。但也可见其人在诗词之上的成就了,能够说是蜀中婉约派的文魁。至于落到本日的境地,却还是因为当初随军到剑1门,存的心机也非常的好笑,倒是想窜改词风,得些雄浑之气。到得赵方降秦,他便也作了秦人的俘虏,一向呆在剑门。